早年接触到绍兴这个地名,还是在乡下读初中的时候。那时有一个伟人的名字让我的启蒙老师翻来覆去地介绍着,他,就是鲁迅,鲁迅的故乡就在一个名叫绍兴的江南小镇。
绍兴,在我生命的意象里,有一种推之不去的温暖和亲近,是一处令我向往的地方。去年三月,有幸圆梦绍兴。
当我怀着欣喜的心情投入绍兴的怀抱时,便也和江南的春雨抱了个满怀。在这里,当你亲身感受了绍兴三月杏花雨的情致、亲身体验了“路上行人欲断魂”的那份悱恻与缠绵时,你才真正领悟了古老小镇那独特悠远的意境。
绍兴虽然已变成了规模不小的城市,但我仍然喜欢叫它小镇。在我的感受里它更适合“镇”这样的称谓。它没有现代都市的喧嚣和浮躁,它有的是江南烟雨中令人消魂的温柔缱绻,它更有绍兴独特的个性:悠闲、自在、清柔、温婉。
绍兴的文化底蕴是深厚的,白墙黑瓦小桥流水之间都透着时间与文字水乳交融的味道。
要体会小镇的人文生态,你就得去小镇特有的乌篷船上。那些轻细的小船,荡在水上的感觉是轻盈灵巧的,如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片荷叶,细风轻轻地掠过水面,小船微波轻步般悠悠地穿行于纵横交织的水道上。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正如周作人先生所言:“你坐在船上,应该是游人的态度,看四周物色,随处可见的山,岸旁的乌桕,河边的红蓼和白蘋,渔舍,各式各样的桥,困倦的时候睡在舱中拿出随笔来看,或者冲一碗清茶喝喝夜间睡在舱中,听水声橹声,来往船只的招呼声,以及乡间的犬吠鸡鸣也都很有意思。”柳岸闻莺,水木清华,好一个淡怡相得的所在。就这样,我们在这“世外桃源”里,就着那令人魂蚀的杏花烟雨,陶醉于小镇纯粹的千年风俗所给予我们的快乐里。
不经意间,小船的两边一座座高低不一的房子倒映在水里,又被凌波的小桨划成了一块块碎银。主人告诉我,前边就是鲁迅先生早年读书的“三味书屋”抬头看上去,那低矮的雕花门楣上挂着被风雨剥蚀的几乎模糊了的牌匾。下船来,踏上那窄窄的已长满青苔的石阶,去寻觅文学巨匠那鲜活的文字背后坚实的足迹和那荡气回肠令人惊心的故事。
大师的思想是深邃的,是丰富而睿智的,然而,大师的生活却并不富有。那古朴的书桌,那逼仄的小屋,那简陋的陈设,都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而那些个皂荚树,石井栏,百草园那些昭示大师生命历程的所在,在大师的笔下,如诗如画,而在游客的眼中,却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了。
在鲁迅的故居旁,我看见了“咸亨酒店”的大牌匾,立刻就想到了大师笔下的人物“孔乙己”———那个站着喝酒的穿长衫的人。他是大师笔下最为生动传神、最为典型的人物形象之一,作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潦倒文人的缩影,具有穿透灵魂的深刻性和典型性。我看见有几个游客在跟扮成孔乙己的那个青年人合影,一次5块钱。这里的“孔乙己”为了赚几个小钱,可以听任游客的任意摆布,真是斯文扫地了。
在这杏花雨天,你听到的是一种叫作“吴侬软语”的声音,那柔柔的、甜甜的、抑扬顿挫的声音,有无法形容的妙处。让你迷惑不解的是在这出产吴侬软语的江南水乡,怎么会出现一位镌刻进历史、让人一提起来就肃然起敬的名字——秋瑾。她的刚烈、她的果敢、她的豪爽,包括她的才气,真乃巾帼不让须眉。
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年素有鉴湖女侠之称的秋瑾,一身豪气,吟出了“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悲壮诗篇。她在“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无奈叹息中英勇赴义,写下了一曲江南女子为革命杀身成仁的壮歌。鉴湖的水,你真乃智慧的化身。你不仅哺育了这里的阴柔之灵秀,还造就了此地的阳刚之魂魄。你养育了说着吴侬软语温柔多情的女儿,你也哺育了一身正气、豪气冲天的革命女杰,让历史记取了你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