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顾城的诗不多,可是对一代人这首诗却十分熟悉和喜欢。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整首诗只有两句,却冠以一代人这么大的标题,可见这首诗的容量之大。
这首诗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我对所谓朦胧诗的认识就是从这首诗开始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八十年代初,当我第一次读这首诗时,虽然产生了一种朦朦胧胧的、似懂非懂的感觉,但总觉得这首诗蕴涵着某种哲理性的光芒。也许当时的人们把这种似懂非懂的感觉理解为朦胧,把这样的诗理解为朦胧诗。从这个意义上看,朦胧诗是时代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另一方面,朦胧诗借鉴了西方诗歌中的象征主义写作手法,象征正是朦胧诗得以辉煌的主要原因之所在。
我的童年虽是在那个时代度过的,但我的童年是平淡的,对那个年代的动荡的感触不深,我只是依稀记得一些人经受批斗的折磨和煎熬。而顾城则不同,他8岁就亲眼目睹拳打脚踢的场面,12岁就经历了抄家的迷惘和陪父亲去农场养猪的艰辛,可以说顾城幼小的心灵遭受了扭曲,有了这样的经历才有了这样的诗。起初我喜欢这首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这首诗短小精悍;另一方面,这首诗蕴涵某种哲理的光芒。这首诗似乎道出了当时人们心中难以说出口的隐痛,使人的情绪得以发泄,从而产生一种愉悦的轻松感。今天,过了差不多十年之后,当我再次读这首诗时,以前那种表层意义上的认识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突然觉得这首诗一点也不朦胧。我认为“黑夜”象征那个混乱的年代,黑色象征一代人的痛苦。这首诗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这首诗之所以在八十年代初被广大读者传诵,与广大读者产生共鸣,是因为它道出了一代人的心声,顺应了一代人的情绪。从这方面来看,这首诗不是朦胧诗,而是一种情绪流。这首诗让一代人的情绪得到了发泄,这种发泄有其深刻的时代意义。这首诗可以说鼓舞了一个时代,鼓舞了一个时代的人们。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就诗人个人而言,这首诗或多或少带有一些灰色的东西。这与诗人自身的成长经历很大关系。古城早期的一些诗歌就已经留下这样的烙印。如:“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了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星月的由来9岁作);“我在幻想着\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我的幻想13岁作);“我在阔野上,在霜气中\找寻春天,找寻花丛\当天大亮冷雾散尽\我只找到了一滩败草,一袖寒风(找寻13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