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样式,设立多个处室,组织处、技术处、档案处、人事处、财政处、培训处等等,除了经理刘先明外,黄坤的权利是最大的,他负责组织、档案、人事和财政四项事物,周明作为副总工程师负责的是培训,而谢喜德则是负责技术。
既然有这么多的处室,那就还要配备人才,起码要有处长、副处长。
王元、许衍和俞中珏这三位在首都无线电三厂时就是科级了,现在当然要当上处级。
王元的技术水平非常高,对国外电子产业也非常了解,不仅仅是无线电方面的知识,对于半导体、晶体管等相关知识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以说三人当中他的水平最高,甚至谢喜德和周明在某些方面和他相比也没有优势,他就被任命为技术处处长。
许衍和俞中珏两个人技术水平也不错,不过跟王元相比就差不少了,他们的技术还是侧重无线电一门,其他方面的水平就要弱了很多,但相比于技术,他们擅长的是组织和协调工作,两人在一开始就协助黄坤处理人事和设备方面的工作,把各项事情都打理的井井有条,于是许衍被任命为组织处处长,俞中珏也是人事处处长。
两人在这方面的才能连谢喜德都不知道,当然,这些年他们“蹲在”效率低下的工厂里也显不出他们的本领,现在终于显露出来。
王元、许衍和俞中珏三人的年纪都在四十五六岁,比黄坤、周明和谢喜德这些人年轻一代,至于说刘先明,凡事都让黄坤他们做主,基本上也不怎么管事,看起来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他能到中芯科技那应该是国家给他的待遇,毕竟提了半格嘛,他也很有自知之明,怕是再过一段时间就要退休了,所以王元他们三人就是未来中芯科技的顶梁柱。
这是刘琅的设想,三人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当然,在刘琅看来中芯科技的组织架构还非常“不正规”,虽然是叫公司,可是管理人员还是公职的身份,很多权利依旧归上级主管部门,总经理的权利甚至比实行承包制的厂长还要小。
这不意外,国家在国企改革的道路上才刚刚开始,市场经济的滔天巨浪还没有对国企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即便高层们已经认识到了国企的种种不足,但没经历过痛苦就无法真正成长,国企的改革必然会对国家造成阵痛,即便刘琅可以未卜先知也断然不会完全阻止这些事情发生,他能做的只是提前给国家打上“预防针”,让他们做好应对的准备,同时尽量在改革之中把那些有用的企业留下,然后“收入”自己的囊中,比如说孙明凡的空调厂,另外还有东三省的大部分的机床厂。
在前世的九十年代初期,国企改革逐渐深入,东三省很多国企,除了那些具有垄断性质并且效益良好的企业,其他的大部分都开始私有化改革,比如刘琅还记得自己父亲所在的轴承厂和母亲所在的机床厂,几乎就在很短时间内就人去楼空,那些工人收了一些费用后就再和工厂没有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