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查看佛门资料,发现笑料和可供吐槽的凸点真是相当地多O(∩_∩)O哈哈~
——————————————————————
天方寅时,一老一壮正右侧卧于树下,以青叶为盖,凭苍针为榻,身陷怡然自得的禅定状态,呼吸收入自如,冗长绵短。
相对道门功法,沙门更讲究起居为修,是矣这侧卧睡姿亦有玄机,名曰“狮子王卧”。寓指百兽之王的狮子,在睡觉时身体向右侧卧,待天亮起来时,会回头看身姿是否端正,若端正则心情愉悦。
释迦佛陀以此激励僧众要勇悍坚猛如狮子王,时时修习觉寐瑜伽,发勤而精进。寻常寺院佛塔中的卧佛造型,其实模仿的正是这“狮子王卧”,以此警示僧众,沙门虽以仁慈现世,然内心却作狮子王状。
终于,壮汉动了,他醒转眼眸,回顾身侧片刻后脸做喜悦状,但这喜悦仅在颜面持续刹那,就又被严肃覆盖。撑地站起,龙骑谨慎收敛脚步,怕惊扰身边老者似的,蹑足远离,另寻找块清静地方舒展起筋骨。
当然,龙骑并非壮汉本名,而是法名,他本姓龚,乃东海龙宫旁支。其父为蛟属,其母是位卑的练气女修,因貌美而被掠去水府为妃,后难产破腹而死。
如此一来,龙骑的血统驳杂不纯,生来就鳞爪不全,浑身仅心口处有部分龙鳞护体。相比那些血统嫡传,头出幼犄,有鳞爪伴生的“龙种”自是差距难以里许,位格低下之至。
更添他荒脉早醒,才十余岁便可化身蛟鳞,难免被同族当坐骑驱使,记得多时甚至越十二名,故知晓者常调侃其为十二龙骑,意指他曾被十二名同族骑过。
要知有些事情并非是越早越好,像佛陀上首双贤中的沙利子(Sariputta,古译:舍利弗),其以“大智慧”著称,却比站左侧的马哈摩嘎喇那(Mahamoggallana,古译:摩诃目犍连、大目犍连)更晚才证得阿罗汉果位,难道这是说他不智慧吗?
答案当然不是这样,就像当穷人想要去哪里时,他们可以立即就动身;但如果是国王,就必须大费周章地准备,需要更多的时间。
像那些血统嫡纯的龙宫苗裔,往往需孕育百年方能觉醒荒脉,但方一觉醒,便是真龙身姿,远胜劫难重重的偏门旁支。而似龙骑这般十余岁觉醒的垃圾,根本连执掌一方水府的资格都没,在旁人看来,叫他当坐骑那还是抬举的。
可惜,龙骑并不这么想,他要堂堂正正地立着活着,而不是被同族呼来唤去充当坐骑。于是,趁着驱使出游的机会,他幸运摆脱水族监控,逃上陆地,见识到很多以往难以想象的东西。
就譬如,沙门菩提,又譬如,他现在的导师——龙树。
散去杂念,龙骑嘘出肺腔浊气,将双脚平行站立,直至内弓可容双肩为止。接着他令两膝微曲,与脚尖相互垂平,待直立起上身,便将整条脊柱收拢做直,仿佛有钢条贯穿其中,丝毫不动。
在此姿势下,龙骑的双肩与双脚尖,双膝尖三点同垂一条直线,沉若熊腰之不动,目视前方丈许位置。跟着两曲肘抬起,大小内臂切做半直夹角,龙骑将双手放与心口相平行高度,十指分开岔立,手掌向后翘起,可容兽颅。
这姿势,正是所谓的“虎背熊腰力拔撑”,借助该势态,龙骑将心意神三念合一,恍若身化猛虎熊罴,力能撑拔山河。更兼龙息游腾,来回往复丹田与脊柱,强壮肌理内血。
每一次心律的起搏,都将血脉中的深邃节点贯通,诱发出记忆莽荒的传承。这强有力心跳证明,壮汉体内的气血之旺盛,远非凡俗可比,单以气力论,恐连猛犸巨象都望之愧然。常言九牛二虎之力,可与龙骑体内勃发的原始生命力相比,它们充其量不过是添头。
雾汽渐渐升腾,犹如汗露般顺着严整肌理漂泊,放眼望去,那一块块肌肉仿佛是用无瑕大理石雕琢而成,刚硬而泰然。没过多久,这些雾汽被凝做白露,陡然化形出罡气龙旋,冲霄伫立。
这,不是什么神通,单纯是东海龙脉的本能力量——呼风唤雨!
常言龙行雨露,操控水汽自是与身俱来的超自然本能,无须多想。只不过,往昔招来雨水的,这会却运作
出不同效果,自呼吸间蓬勃扩散的雾汽,正不断招摇山峦间的游离灵气,汇聚纳入。
要知共工氏当年虽称霸九州,与戎华东夷争锋,可自败退水域后,早就与大荒百族隔绝久远,是故很多人类通用的功法并不适用于东海龙族,他们更讲究激发荒脉力量,历代真龙种修行的都是共工氏传下来的三十六幅图录,自我吹嘘为《战神图录》。
不过,似龙骑这样的杂种,必然不够资格得见,仅只听闻过罢了。但常年充当坐骑,偷学出一二把式自是不难,像他现在所做的,正是借呼风唤雨来汲取天地灵气,融会贯通己身。
也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一刻钟,也或许是半个时辰,雨露终于散去,有声音在旁淡淡作响:“你又在修行这套十二式易筋经了,龙骑……”
“导师,您来了。”龙骑收起身姿,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道。“我这个人愚鲁,学不来‘智慧第一’的沙利子,也学不好‘神通第一’的马哈摩嘎喇那,这么多时候下来,六神通也就天耳通还有点长进,其它都一无是处……”
“所以你就放弃了,练这武斗之法,是吗?”龙树枯坐长眉,无悲无喜道。
“是,导师。”龙骑面色稍红,可待上片刻,他又鼓足勇气辩驳。“不过,就连沙利子前辈当年不也有做狮子吼以渡诬陷者的时候吗?更何况六通神慧,仅能护持自身,却护持不了他人,又算得了什么?”
讲到此,龙骑愈发坚定信念道:“听导师说南瞻部洲小乘凋零,佛陀十器沦丧无踪,后方有大乘兴起,这不也说明光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弘扬释迦智慧当故持内心,持力而为吗?”
龙树没有回答,他将头抬向天宇,望着远方浮云淡淡说出偈语——
彼等洞见妙宝相,
如观箭上之毛端,
彼视五蕴如陌路,
不视它们为自我。
彼等观察因缘法,
如同陌路且无我,
既已洞见妙宝相,
如观箭上之毛端。
这两段偈语,恰是佛陀为门下“神通第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