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常和李娜对望了一眼,颤声道:天人合一……
吴凡诺好奇道:什么?
贺常一把抓住吴凡诺的衣领,兴奋道:老庄哲学所提出的“天人合一”,“天”就是能量的智慧生命形式,也就是你所说的“宇宙最高神”,而不是那些神仙。
灵魂并非一成不变的,不管是被赋予的灵魂,还是生成的灵魂,都是出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换句话说,灵魂在时刻与空间中的能量进行着能量交换。
这就是道家理论中所谓的“聚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永远使得灵魂与宇宙中能量的交换顺畅,这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
而静坐,可以使身体其它活动都取消,是专注于能量交换的一种状态,但是,这并不代表静坐就会开始能量交换,如果惊坐下来也不能专心,那么静坐将变成装逼。
与此同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和太极中的“以柔克刚”也得到了解释,“意会”指的便是与能量进行交流,破译能量所携带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不是凭着语言交流就能得到的。
“以柔克刚”的“柔”,指的就是能量,能量看不见摸不着,比物质要柔软得多,但是如果用能量去攻击物质,物质将会不堪一击。
吴凡诺笑道:看来你悟出了不少东西啊!
贺常放开吴凡诺,重新坐回了地上,对吴凡诺道:你继续说,我想听!
吴凡诺拉了拉皮手套,道:1795年4月7日,“克”在法国被规定为相等于“容量相等于边长为百分之一米的立方体的水于冰熔温度时的绝对重量”,1791年规定:1立方分米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并用铂铱合金制成原千克器,保存在巴黎,后称国际千克原器。
1901年第3届国际计量大会规定:千克是质量的单位,而非重量的单位,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用符号kg表示,后期根据质能方程对质量的定义,只是更精确地描述了质量的单位,奠定了物理学的根基。
这是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就接受到的知识。
物理学中有很多基本量,质量也是其中之一,但是,我们从“质量”这一概念的诞生,和对“质量”的定义、以及质量的单位的定义的历史中会发现,科学其实也不是像平时宣传的那样严密。矛盾之处主要有:
1,质量的定义中,是以体积和水的重量作为基准,而体积是以长度为基准,水的重量涉及到温度,定义中采用的基准之一——水的重量究竟是0℃还是4℃存在过分歧;再追溯,对于“米”的定义也存在过分歧。
也就是说,“质量”这一物理学基本量的定义是由人定义出来的,其定义方法是存在矛盾的,这“定义”并非“质量”的本质。
2,质量最初的定义就是重量,根据其定义,简单地说就是“质量是被规定出来的重量”。
3,质量的定义是由法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定义出来的,时代背景处于法国大革命中,所以,法国科学院在定义“质量”的时候,暂时无法结合世界其它学术成果,例如英国牛顿的研究成果,所以,在牛顿经典力学普遍接受的时候,人们产生了对重量和质量的概念的困惑。
所以,无论“质量”被定义得多么精确,无论人们如何区别“质量”和“重量”,“质量”的定义始终绕不开“质量是某种特定的重量”这一逻辑,但是,想搞清楚质量的本质,就必须放弃这一逻辑。
但是与此同时,质量的定义并不妨碍我们以它为基准开展工作,因为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主要原理有两种,一种是天平,即等效;一种是弹簧秤,即换算,用这两种方法来测量质量,实际效果与其定义的逻辑是相符合的,不影响日常工作。
很多人分不清楚“质量”、“重量”、“重力”的区别,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及状态的改变而改变,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