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1 “吸引力法则”,源于古老的印度教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书,第一次提到“吸引力法则”。她曾旅居过印度,在那里接受了有关“吸引力法则”的智慧。两年后的《纽约时报》上,“吸引力法则”这一术语又被用在科罗拉多州淘金热中如何吸引财富的文章里。“吸引力法则”的由此开始出现在大型报刊媒体之上。有意思的是,我还在网上搜索发现这个通灵大师竟然对藏密也有所研究。

    在布拉瓦茨基夫人之后,“吸引力法则”随着1906年威廉姆·沃尔特·阿特金森(WilliamWalkerAtkinson)的《思维波动或思维世界的吸引力法则》(ThoughtVibrationortheLaofAttractionintheThoughtWorld)一书出版,作为一个学术研究课题,又被引入到思维科学领域。“吸引力法则”成为励志的主题,启发人们如何致富,则起源于1907年布鲁斯·麦克莱兰(BruceMacLelland)的《想象力带来富有》(ProsperityThroughThoughtForce)一书。他在书中指出“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Youarehatyouthink,nothatyouthinkyouare)的概念,意思是说不要低估自己的能量,你所想即所是,所想即所得。

    在这之后,西方心理学界开始掀起了研究“吸引力法则”的热潮。曾被理性主义者、纯唯物主义者视为唯心的“吸引力法则”,如今被纳入“思维科学”、“精神科学”的领域,有关它的学术研究著作开始涌现,比如具有代表性的、196年出版的欧内斯特·赫尔姆斯(ErnestHolmes)所著的《心灵科学的基本思想》(TheScienceofMind)和1949年雷蒙德·霍利维尔博士(Dr.RaymondHolliell)所著的《让吸引力法则伴随工作》(WorkingWithTheLa)等等。

    但是在那之后的长达半个世纪里,“吸引力法则”的研究几乎销声匿迹了。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著名励志畅销书女作家、演说家埃丝特·希克斯(EstherHicks)和她丈夫杰瑞·希克斯(JerryHicks)共同出版了包括《亚伯拉罕的教义》(TheTeachingsofAbraham)、《情绪的惊人力量》(LetYourFeelingsBeYourGuide)在内的一系列著作,这些有关“吸引力法则”的励志类图书竟然几乎全部成为美国畅销书。由此,“吸引力法则”开始广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读者所接受。

    而导致“吸引力法则”彻底风靡全球的是006年一部叫做《秘密》(TheSecret)的电影,埃斯特·希克斯是本片最初的画外音解说者,她也是影片中的采访对象之一。《秘密》电影以纪录片的方式,集中了一系列真人接受采访,每个人讲述的是自己心想事成的实例,从而证明“吸引力法则”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影片主要通过DVD和网上发行,在西方引起主流媒体极大的关注。影片揭示了人们的情感、思维,能够感召宇宙间的神秘力量,感天动地,对在与人的互动中影响其生理、情感和专业的举动,从而吸引并促成某件事。影片之所以被命名为《秘密》,是因为“吸引力法则”曾经被地位显赫人士视为秘不可传的法则,不能公之于众。

    这个一度被西方各国权威人士视为高度机密的秘密通过此影片公之于众,影片中揭示了实施这个秘密法则有三个步骤——索要、相信、接受。索要,即明白你想要得到什么,是事业的成功,幸福的婚姻,还是完美的健康,要把你想要的东西充分视觉化,在脑海中展示出你成就的喜悦场景——明白了你想得到什么,那就开始向宇宙来索要。相信,即要充满信心,集中精神,任何疑心会坏掉好事儿,你要想象着你所要的正在来到你身边的道路上,哪怕是一种自我暗示。接受,意思是说,要敞开心扉与迎接你所要的东西,你的所作所为要和你即将获得的成功相匹配,不要犹豫,不要踟蹰,要留心任何具有“共时性”特征的、来自宇宙的信号,这些信号会暗示你,你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要勇敢走下去,你曾表白所需要的东西不久就会显现。

    影片发行后,即刻得到全世界无数人的强烈反响,很多人在得知这个秘密之后,生活中发生了巨大的奇迹。有的人常年的顽疾突然不治而愈,有的人突然得到了一笔巨款,有的人找到了自己的恋人,有的人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府,有的人改善了自己的人际关系,有的人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未完待续)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