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书,找书,请发站内短信给管理员,手机阅读更精彩,手机直接访问 m.bqg8.cc
强烈推荐:
(); 知道自己必须要多费一些口舌了,游海龙就讲起战例来了:
隋末江山动乱,天下群雄逐鹿,自杨玄感首先发难起事后,各路英雄豪杰蜂起。
炀帝大业十三年,李世民终于说动了时任太原留守的老爸李渊,在太原揭竿起义。
而在这时候,造反的义军已经有数十起了。
他们有的拥兵自重,有的称霸一方,大家砍杀成了一团,彼此之间互有消长。
只有李世民慧眼独具,把战略目光投向都城长安。
这样做的理由是很简单的:
一,炀帝人在江南游玩。
这时侯举兵攻打长安,不必和君王面对面(而且,李渊和隋炀帝还是有亲戚关系的),这样就省掉不少以下犯上的伦理压力。
二,长安地形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若能占据京都长安,就占领了战略要地和天子之都双重宝地。
而且长安和他们的老巢太原之间又较近,自然也就好策应,真是进可攻、退可守。
三,远在江南的炀帝已没人当回事了,但是长安还有太子留守,仍是形式上的权力中枢,占据了长安就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尽管在发兵长安的过程中,遭遇到隋将宋老生、屈突通的顽强抵抗,甚至在进军途中还遇到大雨被迫滞留,李渊还一度被吓得要退回山西老巢,以及还有可能与实力最强的李密产生冲突等问题,都被李世民给巧妙地化解了。
几个月后,李世民就顺利地拿下了长安。
到了第二年,隋恭帝就被迫退位了,李渊顺利地坐上了宝座,成了形式上的天下之主。
由于快速地占据了战略的制高点,李世民逐一吞并、削灭了群雄,建立并开拓了大唐江山。
李世民的战略成功的关键:
在于直取长安这个战略至高点。
令人费解的是:
在李世民拿下了长安以后,各路义军还在互相攻伐;越攻越伐,大唐的“障碍”也就越来越少,幸存下来的也越来越弱了——等于自动帮助大唐扫清了障碍,最后全部被李世民很轻松地就收拾掉了。
游海龙的话刚说完,娇玉就迫不及待地说道:
“我们是要商议怎么解决问题的,你倒是给我们讲起故事来了。你不要管李世民他是怎么起事打天下的,关键是我们怎么起事,难道我们也要直接攻打京都呀?”
看到娇玉还是一副疯疯癫癫不受约束的样子,游海龙还真是有一些无可奈何了。
天凤笑了一笑,然后悄声说道:
“你拿单义林开涮呀。”
正想不出主意的游海龙一下就心灵神会了:
“单义林对于眼下的形势,你是怎么看的。”
单义林粗声大气地说道:
“对于这样的事情,我能够有什么主意呀?不过,我听出了殿下的一些意思了。”
听到单义林的这番话,游海龙的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这个单义林虽然对于打仗没有什么高见,可倒是反应挺快、挺灵活的。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