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县衙和军营,马应这一个多月来出没最多的地方就是安置羌人的那四个乡。
因为查获了十万石粮食,因此欠下的那一万七千石他并未抵赖,直接分发给了那些羌户。
当然,为了让他们尽快融入华夏体系,马应从来不称呼他们为羌户或者羌人,而是称呼他们为新户和新户民。
其他官吏见此,也有样学样,致使羌户和羌人的称谓渐渐消失在了正式文书上,这是祖厉县的政治正确。
原本滇吾想要直接将这些粮食带走,和以前一样由他来分发,不过却被马应拒绝了。马应亲自将这些粮食运到各乡各里,分发到了那些新户民手中。
之所以这样做,倒不是因为怀疑滇吾会贪污克扣,只是不希望继续增加他在新户民中的声望。
况且,这种施恩于民的机会马应又怎么会错过?他不仅亲自将那四十个里跑了个遍,而且每次分发粮食的时候他都在场,偶尔还会客串一下分粮官,和那些前来领粮的新户民交谈几句。
以他现在的身份和身上的光环,那些与他交谈过的新户民都感觉与有荣焉,而后与人聊天,都会将此事拿出来吹嘘。
潜移默化之下,那些新户民对他多了一些认可,而他在这些新户民中的声望也在节节攀升。
原本马应还打算在这四个乡中建立村学,教授他们的下一代以汉家文化,奈何县中能够识文断字的人太少,就算有也是出自乡绅小地主阶级,哪会跑到这里来当讲席?因此这个计划只能暂时搁浅。
除了分发粮食外,马应还让廷掾尹奉在县里挑选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到这里来教导这些新户民耕种技术。有了这些老农帮忙,大半个月前每家每户就全部播种完毕。
不过那些老农并未就此撒手,在尹奉的带领下,他们依旧隔三差五就往这边跑,继续教导新户民。反正有俸禄可拿,还不影响家中农事,他们也乐于如此。而且,在教导这些新户民的时候,他们得到了不少人的吹捧和尊敬,这种感觉让他们这些一直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有些难以自拔,彻底激发了他们好为人师的属性。
在播完种之后,马应又给尹奉下达了一个新任务,去这些新户乡里实地考察,将水源不足、需要开挖沟渠的地方全部记下,并组织各乡各里的新户民动工。为此,他还让滇吾带了一千士卒前去协助。
因为开挖的只是乡村小沟渠,并非郑国渠那样的浩大工程,再加上这些乡里都建立在黄河上游支流祖厉河附近,因此工程量并不大。
饶是如此,尹奉也再三向马应表示,以现在的进度最少也要一年的时间才能让整个灌溉体系完善。他提议,除了新户民以外,还可以以徭役的名义征发县中其他民夫过来帮忙。如此,他能够保证将工期压缩到十个月之内。
他口中的徭役指的是更役凡大汉成年男子每年应服无偿劳役一个月。除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