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的最后,安排了一个办事员负责安岭有关工作的联系与接洽。这名办事员就是与安岭有过接触的万元康。
万元康是西岭城郊人,1981年高中毕业后,遇到国家招干政策,便成了通常意义的公社干部。
对万元康这批人,安岭还是非常清楚的。他们中的大多数,在000年左右都成了各县乡镇或各局的负责人,稍好一点的做到了“副县级”,最好的甚至做到了高位。毕竟,他们也属于“一代人才”,后来也通过各种途径补齐了学历的短板。
安排万元康跟随安岭,到是祖桂良出于“公心”的考虑。一是两人都极为年轻,甚至都是1岁,如果两人工作搭档算是“组合”,那一定是这个时代最年轻的干部“组合”;
二是安岭属于外来干部,万元康也属于外来干部,在冲白河主要以本地干部为主的氛围中,这样的组合会让安岭做事时更放得更。
如果真的给安岭搭配一个本地年轻干部,谁知道安岭会不会胡思乱想啊。
万元康也参加了安岭上任后的工作大会。作为一个普通干部,他自然没有资格说话。但万元康也在认真听。
他觉得安书记的意见很有道理,公社大院,是每个干部的家,这个家弄得像个牛圈猪圈,住着也不舒心吧。只是不知冲白河这些干部,为什么这样固执。
虽然他也隐约感觉到可能是公社“一把手”祖桂良故意不支持安岭,但以他的经验,却看不出祖书记为何要这样做。
在会议最后,听到祖书记安排他跟随安岭副书记,顿时把他从颇为迷茫的人生送到了一个光明的入口。他差点激动地站起来大叫,但最终平息了自己的情绪。
万元康与冲白河干部不同,他生于西岭城效,而且又是在县第一中学读书,学校老师与领导,没有人不讲安岭的事迹,几乎所有想求上进的青年学生,莫不是以安岭为人生之榜样。
在学校的时候,万元康就知道安岭与他同年,毕业后来到冲白河上班,但《华夏日报》、《华夏青年报》等报纸却也是经常看的,哪怕到安岭毕业之前,安岭有关选择到基层的消息,报纸上都是刊登过的。
只是,冲白河公社的大多数人,都是鼠目寸光,不明白报纸刊登的意义,所以哪怕祖桂良这些人知道安岭名头很响,但也不觉得那有什么,反而把对方当成一个三好学生般的人物对待,小伙子,你成绩不错,以后肯定有出息。
注意,是“以后”肯定有出息,但现在么,你还是我的手下,得受我管!
安岭却注意到了祖桂良宣布万元康此后主要跟随自己工作后,其情绪的变化。所以在会议一结束,安岭就把万元康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刚才我注意到祖书记安排你跟随我工作后,情绪有点波动。我现在说说我的要求,如果你觉得做不到,我可以请求祖书记另外安排人跟着我。”
“安书记,别别别,哎,我的意思是,你不要跟祖书记说啥了,我愿意跟着您,我在读书时就特崇拜您呢。”万元康道。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