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者当有所为之,当坦然担之,也续要有所舍弃!于东山如此,陈飞尘也是如此!整个陈系的将领也全都是如此!陈系军队是最为重视战士个体的系统军队!战士在战场上流血,那么就绝对不能在生活在流泪!这是深深在陈系军队上下都铭记的一条。
爱护士兵,尊重士兵、关心尤其是退役战士,这是陈飞尘的信条!军队是什么?军队就是由战士组成的!没有战士们的付出何来胜利!何来荣誉!
陈飞尘不知道于东山下达这样的命令,他在对于东山的推进速度感到有点不满,感觉被束缚住了手脚!他也怀疑到了因为朝鲜平民的原因!他在于东山下达那样的命令之后的半个小时不到的时候,他下达了密令。
兹命令于东山所部抛开一切外部因素,摒弃不该有的失误,甩开手脚,大踏步前进!消灭一切所阻扰的因素!现在每过一分钟特种作战部队就有一名战士有可能牺牲!务必抓紧时间攻克新义州,与郭静忠部会师。
于东山看完这道命令之后,他把这道命令给烧毁了,接着他就下达了命令,执行七杀令!必须推进新义州,详攻平壤!主力务必在一天内推进新义州郊区。
第8军在清晨天放亮时候突然袭击新安州!主力第二师联合第三师三次突入城区,离敌人指挥部最近的时候只有一百米!杀的敌人人仰马翻!可是第8军却没有攻克新安州!这让敌人希望大增,这个时候敌人都认为中共的主力必定要拿下,直扑平壤。
这个时候的平壤兵力并不算雄厚,所持有的军队大都是朝鲜军队,前后相加也不过是三个半师,美军也只有一个加强团,他们负责保卫美军总司令部以及飞机场。
新安州是平壤的大门,攻克新安州那么对于平壤而言就是敞开了怀抱!所以新安州是敌人必须要死守住的城市。当敌人看到第八军每次都没能攻克新安州的时候,他们是喜出望外,他们都没想到在新安州的一个朝鲜军能守住!
大批的援军被运往新安州,通往新安州的沿途上都能看到忙碌的身影,军车就没有断过!美军司令部都是非常吃惊,美国方面已经调集三个陆战师火速增援平壤,在他们看来守住平壤政治意义将非常重大。
于东山在自己的指挥部里冷着脸说道:“告诉第8军,这火候还差点,必须再加把火,把新安州给我拿下,然后再勉强交给敌人!给我把美军的主力都给吸引过来,让美军知道我们的目标是平壤!要让美军知道新义州不过是我们的幌子!”
“是!首长!”
命令一道道从于东山指挥部里发往各部。于东山同时也在注意着真正的主力的速度,现在于东山要求要秘密快速打通前往新义州的通道!要让敌人知道后也大势所去,让敌人根本就没法再调拨军队增援。
其实有些指挥员都认为陈飞尘作出这样的命令有点画蛇添足,美军在丹东的部队已经不可能南下增援平壤夹击于东山所部,所以于东山再怎么做样子,美军顶多也只不过调动其他朝鲜地区的军队过来,对于丹东没有实质的意义。
陈飞尘对于提出这样的建议的一些参谋团成员们不置可否,他只是淡淡说道:“到时候你们就会知道,美国是什么样的国家,不要拿我们的国家国情与美国国情相提并论,这根本就是不同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这一切!美国?呵呵,他们肯定要分兵增援平壤,要明白美国可是死要面子的国度,比苏联还要严重三分!”
中午时分,第1军主力攻克宣川,在1军打扫战场的时候,1军联合第6军越过1军,继续朝着盐州攻击前进!这个时候,于东山的战略意图让敌人所知晓,但是知晓死一回事,真正要做出选择那就是另外一回事。美国人犹豫了,中共这股部队到底是打什么算盘,到底是南下攻克平壤还是解围北上进攻丹东!
美军犹豫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丹东战场到了目前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参战的美军部队已经全部投入,飞机军舰都到了极限,陆战部队也是拿出了所有的本领,可是丹东依旧死死掌握着中共部队手中!
丹东市区的瓦砾是中共部队的天然阵地,中共战士在瓦砾堆中可以飞快构筑简易工事,可以拿起武器阻击,可以站住阵脚,这都是一个个奇迹!更让美国人震惊的还是在于中共部队的狙击手!中共的狙击手在战斗中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高级素养,射击精确,忍耐性极高!战术进行的非常到位!中共狙击手存在一次次刺痛了美军神经,不少军官,火力点还有针对性的美军狙击手都死于中共狙击手之手!
丹东血战,让美军举步维艰,之前虽然伤亡惨重还能前进,虽然是龟速,但到底是在推进,可是现在却没有了!美军第8集团军还有登陆作战的直接从丹东登陆的第十八机械化军被中共部队死死按在了丹东!
坦克根本无法在城市战中生存,明明之前阵地上没有丝毫的人烟,明明已经反复轰炸了,明明可以认为中共士兵已经无法生存了,可是当坦克以及战士们前进的时候,这阵地上总是能射出子弹,能看到一个个黑影从中共阵地上冲出来,能看到这些黑影能拿着手榴弹以及炸药包来炸毁坦克!一些基层军官伤亡尤其大!中共狙击手总是能射杀基层军官,哪怕你就是换装成普通士兵!
当于东山的前锋部队攻入盐州的时候,美国人才发现于东山的主力部队已经实实在在的威胁到了丹东的己方主力部队!飞机早就开始起飞去轰炸射击1军、第6军!可是依然没能组织这两支部队参加了对盐州的攻击!
下午五点半,盐州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