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出自同一个人之手,就算是深谙笔迹学的嫌疑人也无法做到。”
这时,方木发言:
“两种不同的笔迹反映出两种全然相异的心理状态,我们能从字迹中推测出写字人的性格特征。”
张森觉得这个推理很有道理,也许能借此看出张凯是否在他们面前掩饰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个性,于是急切地问:
“方木,你从这两张纸上看到了什么?”
方木先发了一张床头柜上笔迹的照片,并配文:
“这人的性格乖张,易怒且偏激,但极度珍视名誉。写下这张纸条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恐惧。这份留言,与其说是恐吓,不如说是警告。”
张森看着对方对留纸条者的心理分析,心中不禁一凛。
要知道,这种心理剖析与之前对连环杀人案的分析大相径庭。
真正的凶手冷静、谨慎,带有偏执的完美主义和某种程度的收藏癖,与这个显得疯狂、暴躁的人有着天壤之别。
如果按方木所述,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那么线索就会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原本设想即使凶手不是张凯,案件也应围绕张凯和凶手两人展开。
但现在,竟然出现了第三人?
一个似乎对两人的行踪了如指掌的人?
而且这个人似乎在协助凶手,或者是在保护张凯,这样一来,整个案件就变得扑朔迷离了。
张森沉吟片刻,问:
“方木,另一张纸条上的笔迹能透露写字人的心态吗?”
方木迅速发了个稍等的表情,接着回复:
“写这张纸条的人性格温和怯懦,有点孤僻,胆小,还有点轻微的社交恐惧,经常陷入自我质疑。”
看到方木的消息,张森立刻回应:
“方木,照此看来,无论是房东还是那个神秘的入侵者,都不是连环杀人案的真凶?”
“嗯。”方木回答。
张森点点头,正要开口,张凯已走过来打断了他的思绪,说:
“张神探,我仔细检查过了,除了书桌上的物品,我家其他东西都没被动过,一切都很正常。”
张森听着张凯的话,眉心皱得更紧了。
一个脾气暴躁,且当时内心还带有恐惧的人,闯入别人家后,竟没有任何异常举动,直接进入书房留下恐吓信。
这使张森感到难以置信,他的洞察力如今已足以察觉常人无法看到的细微之处。
然而,在两个至关重要的接触点,他却未发现任何线索。
“好了,张院长,目前这种情况,你继续住在这里可能不太安全。我建议你今晚别在家过夜,明天换锁,有任何新情况一定要告诉我。”
张森严肃地对张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