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娘娘,徐太医说让大家伙没事儿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益处。”
齐妙见她如此小心翼翼,不在意的点点头,说:
“适当的运动,对他们的身体很有好处。放心,我懂得。”
“是,娘娘英明。”于德海家的继续说着旁的事情。
徐先生那边都准备妥当,太医来到后院,抱拳行礼,说:
“姑娘,义诊可以开始了。”
齐妙闻言点头,看着于德海家的,笑着说:
“组织大家过来排队看病吧。”
“是,娘娘。”于德海家的屈膝行礼,快步喊着种地的人们去前院。
至于其他那些,不是卧床不起,就是哆哆嗦嗦在前院呆着,能动弹的都在这边呢。
齐妙看着这些种地的人,颇为感慨。
前院,六张桌子并排摆放,六个太医坐在那里,善堂的人站六队准备看病。
其他的太医则是拎着药箱,被于德海带着进屋给那些卧床、不能懂的人看病。
齐妙没有闲着,拿出银针等在一旁,有心疾或者阳亢症状的,她就直接下针扎。
她扎针的时候柳巧等人全都在旁,有人记、有人看。
扎针不可能扎一次就好,齐妙也不可能每天都过来。所以齐妙扎第一次,剩下的就让她们这些人来。
柳巧等人天天跟着齐妙混,熏也熏得七七八八,所以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已经算是家常便饭。
从巳时正开始义诊,一直到午时二刻。
厨房那边的午饭已经准备好,太医们看完手里的这个病人,纷纷停手,准备吃饭。
一个多时辰,看了将近三分之一。有些是以前就有病的那种,出了偶尔有几个颇为严重,其他都维持的很好。
春光明媚,齐妙见院子里不冷,阳光还好,便决定就在院子里吃饭。
吃过之后继续看病,争取一天把京城这边的善堂解决。然后回去整理一下,才能出去到附近的善堂。
于德海见大家伙儿不进屋吃,忙让厨房的婆子把饭菜端出来。
一荤一素一个汤,主食是黑豆面跟白面两掺的馒头。
是善堂这边平日的伙食。
齐妙见了点点头,没想到这于德海还真把自己上次说的话记下了。
她跟徐先生坐一张桌子,每人一小盆菜,一碗蛋花汤。
徐先生解决掉一个两掺馒头,喝口汤送下去之后,说:
“姑娘,我想咱们从远到近这么走,我们先去柴阳县,然后日安县、落霞镇这么走回来。”
齐妙听了点点头,不在意的说:
“随你。先生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如今药材不像以前那般,都要从库房这边走。德济堂开遍东陵,缺什么直接给他们下单子即可。”
“多谢姑娘支持。”徐先生笑眯眯的说着。
齐妙其实懂他为什么这么做,徐先生的小儿子前年成亲就定居在柴阳县。听说前段时间儿媳妇生了个大胖小子,做爷爷的岂有不去的道理。
扭头看了眼白淼,后者秒懂的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包,放在桌上。
“徐先生,替我把这个带给小家伙,也是我的一片心意。”
“哎哟姑娘,这可使不得。您能让我过去已经不容易,我这……”徐先生说什么都不要。
他有私心,所以当时说的时候就怕齐妙会不同意,没想到人家不仅同意,这还要随礼,哪能那么做。
齐妙见他这般惶恐,把盆里的菜划拉干净之后,说:
“徐先生莫要跟我客气了吧。如果不是我非把你留在太医院,如今先生都可以回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
徐先生听到这话,不好意思的笑了。随后把汤都和干劲,轻叹口气,说:
“也正是因为有姑娘,我这破败的身子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当年在西南边境,差一点就活不成。廖老头那天还来信说呢,这次咱们义诊去泰阳县,他也要跟着。”
廖先生离开太医院之后,去了泰阳县的德济堂坐诊。因为少了一根胳膊,做什么都不怎么方便,再加上 老伴儿身子也不怎么好,所以自动请辞离开。
由于他跟徐先生是旧识,再加上西南一战二人也算是生死之交,所以即便离开,二人也有书信联系。
齐妙吃饱放下筷子,想了一下看着徐先生说:
“回去之后我写封信,劳烦先生帮我带给他。上次我跟先生说的那个事情,先生也可以考虑考虑了。”
“姑娘的意思是……”
没等徐先生说完,齐妙重重点头,没让他继续说。
看着一旁新晋的年轻太医,小妮子压低声音的道:
“皇宫有我,需要看病的不多,所以想趁着这几年让先生跟那几位帮着张罗一下。我们也就这几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