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宇文明召集所有将领和幕僚开会,主要便是商量,如何解决内部的体制问题。因为辽东行营是一个战时机构,是按照管理军队的模式运转的。现在进入和平时期了,肯定不可能再以这种体制运转。辽东行营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管理地方的体制。
迫在眉睫的事也有很多,比如说这么多人没地方住就是一个大问题。全部在城外搭帐篷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如何管理俘虏的高丽百姓,是把他们当成平民处理,还是作为奴隶处理,也是一件需要商量的事情。
此刻,宇文明端坐在营内最上首处,二十多位行营的高级将领和幕僚则分坐在两侧,听着杜如晦介绍着目前辽东行营的状况。
现场只有杜如晦抑扬顿挫的说话声,没有一个人议论,整个营帐之中,显得非常平静。
“如今,我辽东行营共有官兵三十一万多人,其中二十万是才解救出来的俘虏,他们的身体还比较虚弱,不能马上投入战斗。但他们的作战经验和战斗素质却是绝对过硬的。目前行营统帅部的意思,主要让这些人中的军官,充任十万新兵的教官,指导他们训练。”
“而选锋军和胜捷军,则由尉迟敬德和秦琼两位将军率领,分别驻守平壤城和黑石城,以警戒威摄百济、新罗两国,和辽东草原各部。”
“游弈、踏白、破敌三军,则由林子墨、程咬金、罗士信三位将军统率,与二十万被解救出来的官兵一道,分驻扶余、武茨、清津、开城等各城。组织现有的五十多万民夫,恢复生产,修复被毁城池、道路、堤坝等设施。”
杜如晦说到这里时,程咬金却是忍不住了,他一脸不满地问道:“杜大人,我们的人都被派去修城池,恢复生产了,那些高丽人呢?难不成还让他们闲着?”
杜如晦听他如此一说,不禁又好气又好笑道:“程将军,我还没说到这里呢,难道你还怕自己干的活比俘虏多?”
程咬金被他这样一质问,也是气势矮了半截,方坐了回去,唯唯诺诺道:“我也只是随便一问罢了……相信元帅和军师能做出妥善安排的……”
杜如晦这时接着说道:“辽东城位置极好,处于辽东平原正中央,又位于辽河岸边,水源充足,周围土地肥沃,水草丰盛,非常适合作辽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之前高丽人建筑的辽东城过于狭小,无法容纳我们这么多人。所以对其进行扩建乃是必然之事……”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然后意味深长地说道:“经过杜某和元帅、魏大人、斛大人商议,决定将辽东城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五倍,使之成为一座能容纳百万平民和三十万军队的大城。我们将新辽东城规划为内城和外城。要求在三个月之内初步完工。”
“内城便是现有的辽东城为基础,再加以一定改造,主要规划为辽东行营的办公衙门、府库、城中官员和将领、军官的住宅,演武场,以及一部分军营。”
“而外城则以平民百姓、商人为主,城中的酒馆、旅店、妓院、商铺、钱庄等店铺也大多在此。这样,内外分明,有利于防止敌人刺探情报。就算有人想以经商为名,进入辽东城,也只能在外城逗留,进入不到真正有价值情报的内城。”
“至于辽东城的建设,自然便以抓获的高丽人为主要劳力了。同时,为了防止他们逃跑,将继续推行保甲制度,实行连坐制。按元帅的意思,我们应该恩威并济,可以向他们承诺,待辽东新城修好之后,他们便可去掉奴隶身份,成为我辽东行营的百姓,与大隋子民同等对待。”杜如晦侃侃而谈道。
众将听闻之后,均连连点头。这样的安排的确是非常合理的。筑一座新城是最苦最累的,当年杨广筑东都城,累死的民夫有十多万人。今趟修筑辽东城,虽然没有洛阳城那样大,也要求没有这样严格,但工期却比较紧,要在三个月之内初步完工。
而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因为如今已是九月初了,如果不在腊月之前建好城墙和房屋,那有几十万人便只能在城外过冬了。
可辽东的风雪非常大,气候也远比中原严寒得多,所以筑城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容不得拖延。
杜如晦又讲述了一阵之后,才总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