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愕然了一下,一时不知徐谦到底什么意思。
徐谦吁了口气,又问道:“请问,大禹、神农是清流亦或者是浊流,还是下九流呢?”
徐阶忍不住道:“这是圣贤。”
徐谦微微一笑道:“是吗?大禹可读过孔孟之道吗?神农治的又是什么经典?”
徐阶道:“这是先古圣贤,自然不曾读过孔孟,更别提是治经典了。”
徐谦不由好奇的样子,眼睛直勾勾地打量着徐阶,道:“既然如此,他们为何是圣贤?大禹治水,神农尝的是百草,又何德何能堪为圣贤?他们并未读什么书,更别提是治什么经典了,这样的人能成圣贤,岂不是怪哉?”
徐阶道:“古之圣贤悬壶济世,拯救苍生于水火,便是不治经典不去读书,亦可成圣。”
徐谦笑了,直勾勾地看着他,道:“这便是了,这就是我给你的回答,你有你的圣,可是我有我的圣,我不想去理解的道,可是我也有自己的道,你的道在于心,而我的道却不在于心,而在于物,你是唯心,我是唯物,古代的圣贤是我的榜样,我要做的,你理解不了,那么索性就不必理解,至于什么清流、浊流、下九流,本官无所谓,也不在乎你怎么看,因为我要做的事,你们永远不会理解,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徐阶不由苦笑,这个家伙居然还真有点认真劲儿,竟是有几分孩子气,似乎也有那种坚持己见的大儒们应有的固执,可是再联想这厮平时的作为,怎么瞧都不觉得此人是个顽固的人。他只得道:“罢罢罢。此次下官前来并非是与大人讨教王学、杂学的优劣,下官来此是受人所托,请大人不吝笔墨写一封文章。”
徐谦不由讶异地道:“文章?什么文章?”
徐阶道:“随便什么文章,自然是刊载于明报。”
话说到这份上,徐谦算是明白了,王学现在不得不捂盖子,让自己写文章无非是遮羞罢了,其实此事,他也理解。相对于理学,徐谦对王学还是抱有一丝好感的,毕竟明报的昌盛,其实也离不开王学的发展,天下的事浩浩荡荡。你既然阻止不了这种潮流,随波逐流一下又如何?
江南的舆论,他多少也知道一些,如今人家求上了门,自然不能拒绝,徐谦点点头道:“这个好说,你明日来。我将文章给你。”
二人约定之后,徐谦倒也信守承诺,手书了一篇文章,虽然未提及王学。却大大肯定了王学门徒,又说天下学说顺运而生,诸君今日创举,必定万世流芳。
这种口号性的言辞显然是江南王学门徒最需要的。至于旧学这边,徐谦倒也不怕。这些人只求自己不编王学就已阿弥陀佛了,难道自己发表一下也不成?自己毕竟只是给人抬轿的,旧学的大敌暂时不会是自己。
徐阶看过之后很是满意,忙道:“有大人这篇文章就足够了,大人,年关将至,天津卫那边还有许多事要处置,告辞。”
徐谦却是拉住他,道:“天津卫制造局如何了?本官近来被翰林的琐事烦恼,因此倒是忽视了那儿,天津卫还好吧?”
徐阶此时也不急着走了,道:“天津卫制造局那边倒是还好,近来已经开始生产了,眼下主要生产农具,附近的几个铁窑也已经开工,因而北塘那地方真正热闹起来,如今北塘一地已是聚众十七八万人,人头攒动,实在让人咋舌,现在天津卫的许多人都往那边去,据说山西、山东等地,亦有大量流民涌入,连带着天津卫也是热闹了不少。”
徐阶说到这里,对这制造局倒是显得有几分兴趣和好感,毕竟自从有了制造局,治下的流民确实绝迹了,虽然那边的工坊未必肯来这里招募工匠和学徒,可是由于大量人力去了北塘,使得附近的士绅人力开始吃紧,固然士绅拥有土地,可是一旦人力资源紧俏,对于他们来说,就不再可能像从前那般,对佃户挑三拣四,也不可能让下头的佃农三餐不继,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天津卫本来是个卫城,虽然因为是漕船的中转站,可毕竟军事意义更多一些,可是现如今不同了,他预计今年的钱粮由于制造局的出现可以足足增加一倍,这就意味着,今年天津卫境内不会有任何流民,粮赋亦可暴增,这是实打实的政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