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依我看,徐部堂分明就是在顾左右而言他,那!么`索性就打开天窗说亮话,这些奏疏,是受谁的指使,不说清楚,老夫拼着乌纱帽不要,也要会一会徐部堂。”这礼部尚书跳出来不是没有道理,他是看出来了,太皇太后的立场现在和徐谦未必一致,徐谦除非谋朝篡位,绝对不敢将自己如何,既然如此,自己为何不过一把忠臣的瘾。
徐谦不回答了,因为他知道,回答和不回答都是一样,你回答了,别人说你是在辩解,你不回答,人家又要说你做贼心虚,现实中许多的事本来就是无解,靠嘴巴说话是没用的,既然无用,就索性不搭理。
礼部尚书便是那此前老是和徐谦对着干的徐谦,此前还吃过徐谦的亏,这是新仇旧恨,只是现在徐谦不理他,让他一拳打在棉花上,他当徐谦是做贼心虚,于是慷慨陈词:“咱们这是大明朝,大明朝可有外姓摄政的道理吗?有些人到底存着什么心,先帝尸骨未寒,就上这样的奏疏,他想做什么?”
本来太皇太后王氏听着连连点头,觉得这个陈新还是个忠义之士,谁晓得他说了一句大明朝可有外姓摄政的道理,却不由皱起眉头,怎么听着好像是说宗室就可以摄政?
陈新愤怒的看向张孚敬:“张公,你是阁臣,你来说,这事儿,怎么个说法,不给个说法,只怕朝中不安。”
张孚敬咳嗽两声:“陈大人切勿动怒,不是说了吗,既然有了奏疏,大家就来商量,商量一下,也无可厚非嘛,奏疏乃是张大人递进来的,你为何不听听张大人怎么说?”
陈新跺脚:“这样的事也是可以讨论的吗?那明日天子登基,廷议是不是还要讨论废黜天子?”
这话厉害,陈大人战斗力惊人,简直到了众人汗颜的地步。
而这句话恰好击中了王氏的软肋,王氏不由自主的点头。
陈新道:“好嘛,不是要廷议是不是?有本事,就弄出个摄政王来,要是真弄出来,老夫也不说了,先拿了老夫的人头给这位摄政王殿下祭旗吧不过老夫有句话,有胆子你们就试一试,到时必定要传檄天下让天下忠义之士,共同声讨,此例绝不可开,谁开了,谁就是误国误民,是不忠不义,至于这件事的指使之人,定要治罪,不知罪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安众心,这就是老夫的意思,你们议吧。”
他抛下这句话什么都不说,气冲冲的坐到一边去。一副舍得一身剐,皇帝老子拉下马的气魄。临末了还不忘怒气冲冲的瞪了徐谦一眼,这显然告诉大家,老子的话,就是说给姓徐的听的。
不少人意动了。
之前大家不敢发言,是为了什么?是不敢开罪徐谦,可是现在陈大人跳了出来,让不少人激动再看徐谦默不作声,胆气也都壮了起来。
有人冷笑:“陈公说的不错下官附议。”
“下官也附议。”
“是谁指使,敢做为何不敢当?”
“谁要做乱臣贼子,也得有这命来做,若是当真出了个摄政王,老夫立即辞官,回到乡中去招募兵勇,打进京师来勤王,你们要破罐子破摔,老夫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徐大人,还是你说清楚好,这事你的益处最大,你不出来说个明白,难免让人猜忌。”
一句句豪言壮语,一下子将廷议改为了批斗大会,而批斗的对象,当然成了徐谦。
徐谦树立起来的威信,瞬间崩溃。
更可怕的是,大家千夫所指,太皇太后的态度······
徐谦现在能坐在这里,靠的不只是新党的支持,还有宫中的支持,以及平时积攒的威严,现如今新党内部生出不安,宫中态度也是模棱两可,威严崩塌,这是一个很危险的征兆,今日有人在廷议里敢抨击,徐谦若是不敢反击,那么明日,就会有人揭发徐谦的不法,后天就会有人拿益王和杨廷和的死来做文章,大后天,所谓的十大罪状只怕就要出炉了。
可是徐谦只是淡淡一笑,对此一笑置之。
他不能说话,他若是跳出来矢口否认,这就是服软,就好像一个做了贼的人,被人抓了现行,被许多人指责,然后可怜巴巴的告诉大家,我是冤枉的。
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反对派更加肆无忌惮,对他再无畏惧,而且就算你矢口否认,别人肯信吗?宫里信不信,大臣们信不信?不信,那么所谓的辩解,只会被人当作是笑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