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多想,赵一凡让苏若吩咐手下门徒四处寻找,他最担心的,便是西夏人会有所行动。
自太后亲自到王府拿人之后,赵府中所有人都噤若寒蝉,极少出门。赵一凡回去后,也嘱咐家人暂且不要外出,以免发生意外。即使外出,也必须有几名下人跟随。
赵一凡用过药,去三儿房中探视片刻,随后回到房中静养,心中仍是惴惴不安。这是第一次,他如此揪心一个人的安危。怕她出事,怕她发生意外,怕她惨遭毒打,赵一凡的脑袋中不时闪现出种种骇人的画面:她一个女孩子,哪里经受得住这些?即使是绑匪的一句恶语,她都会惊叫着哭泣。
更让他心烦意乱的是,方才与郡主谈话中得知,这柳三变已经是人到中年,他在稀里糊涂间居然给了妹妹错误的判断。虽说年龄不应是爱情的枷锁,现代社会老夫少妻的事也是屡见不鲜,但是,若真真发生在亲人的身上,还是让人难以接受。
赵一凡摇摇头,不知这是怎么了?难道,他对这个妹妹,真的如此上心?
此时的赵一清,正在一处不知名的小酒馆中借酒浇愁。她的思绪烦乱,心中苦闷。
赵元兴今早将女儿叫过去,告诉她柳三变绝非什么正人君子,还将她这几日所写的信一一截了下来,要她断绝来往。
赵一清拿哥哥当挡箭牌,说了几句重话,被父亲一记耳光打出了家门。她第一个念头,便是找柳郎诉苦。但是去过他平日里常去的几处酒家歌坊,都是未有音讯。
此刻,她喝口酒,眼泪更是一波一波翻滚出来,全身抽搐着,趴在桌子上痛哭起来。旁边众位食客都不知发生何事,窃窃私语议论纷纷。只有一位公子默默注视着她,不发一言。
这位公子,眉清目秀,手持一把古扇,腰间的一块玉佩,雕刻的是几棵墨竹。一看衣着打扮,便知是位贵公子。只是这京城富家公子多如牛毛,也就无人特意去关注他。
片刻之后,他来到她的桌旁,轻轻碰了碰她,递过一方帕子来。赵一清接过帕子,将眼泪鼻涕擦干,抬起头,一看,确是位陌生的公子。
“姑娘,你不记得我麽?”他轻声问道,眼神中满是关切。
赵一清再仔细看了看,突然觉得有些眼熟,但仍是未想起。
“还记得吗?半年前上元节的灯会?”他不骄不躁,仍谦卑地问着。
“哦!”赵一清恍然大悟,上元节在宫中举行的灯会上确实有过一面之缘。若未记错,他就是当今鼎鼎大名兵部侍郎、兵部尚书左丞夏竦的儿子,名叫夏安义,刚到弱冠之年。
之所以说在民间鼎鼎大名,倒不是因为夏竦的丰功伟绩被人称赞,而是因为他的穷奢极欲,让人瞠目结舌。虽说夏竦的文才也是颇有威名,但是他结交显贵,巴结逢迎也被世人所诟病。说起此人,人人自有他的一番评判。
赵一清的耳朵里,自然也少不了关于他老爹的传闻,她笑笑,请他坐下,“实在是失礼,方才未想起公子来。”
夏安义淡然一笑,不觉得什么,仍忧心问道:“姑娘为何事如此伤心?或许在下也可一解烦忧。”
赵一清刚要开口,环顾四周,只觉得不便,“公子,你可知哪有僻静的地方,我们说说话。”
夏安义低头想想,提议道:“不如我陪姑娘到外城散散心,可好?”
赵一清脸上飘过一丝疑虑。
“姑娘是对在下不放心吗?”夏安义的目光坚定,有着小小的期许。
“去!有何不敢?!”赵一清决定道,她的小心眼中,是想让父母真的忧心一回,知道这个女儿对他们有多么重要。
一出城,赵一清只觉得身心轻快,回头看见夏安义,心想若是柳郎该有多好。
夏安义看她有些呆傻,知道又是为了柳三变。方才一番谈话,赵一清将心中所有的烦恼一股脑儿抛向了夏安义。说来奇怪,这话一出口,只觉得跟自己全无关系,赵一清重又恢复了快乐的本性。
“赵姑娘,你我萍水相逢,你可愿意听听一个外人的看法?”夏安义小心翼翼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