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sp;  “高爷爷!”

    他抬起头来,看见来人,脸上露出慈祥的微笑。

    “迦陵,你来啦!”

    “迦陵好久没见到您了,您好久没来家中与阿爹下棋了,我好想念您哪,”

    冯迦陵快步飞奔到高允身边,亲昵地拉着他的衣袖。

    “乖孩子,我这些日子正念着你呢!只不过皇上近日有阴山却霜之行,这段时间得速速将朝中有待皇上定夺的大事整理出来。”

    “上回您教我的‘春秋’还没讲授完呢,什么时候再给迦陵讲课哪?”

    “呵呵等过一阵子皇上出发了,届时或许我可以清闲些!你今儿个是来找思儿玩么?”

    高思是当今中书令高允最疼爱的小孙儿,他们俩的年纪差不多,可以算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同伴。只不过他现在已经是中书学生了,顺利的话,他将会在一年之后被任命为秘书中散。秘书中散是在皇帝身旁服务的职官,执掌禁中文事;至于她则可能被阿爹想办法嫁出去。这世间真是不公平!

    “迦陵是来探望您老的!”冯迦陵亲昵地拉拉高允的手,惹得高允呵呵大笑起来。

    “你这孩子吃了蜜啦?一张嘴甜得腻人!”高允拍拍她的头。“思儿在书房里呢!你自个儿去找他,我还有事要办。”

    高允的目光落在桌上两叠奏摺上。一叠是皇上交代他径行裁决的大小事务,另一叠则是有待皇上朱批的奏章。

    此时,下人领了一位内侍官进来。

    “令公,皇上口谕,要您进宫议事。”

    “多谢郭公公特地前来相告,高允这会儿马上进宫。”

    冯迦陵吐吐舌头。见高允公务如此繁重,她不敢再多耽误他的时间。

    “高爷爷,我不打扰您了!”

    冯迦陵拉拉高允的衣袖小声地说,说完便溜进了厅后。

    中书令府中的下人都识得冯迦凌,因此见她随意在回廊中穿越也没人感到意外。她就这么一路走到高思的书房门外,听见里西好像有许多人在讨论些什么似的。

    “你说什么!?康王要谋反!这怎么可能!?”

    里面传来大声的说话声,她认得这是高思的声音。他一向温文儒雅、家教甚严,如非事态重大,不会如此失态大吼。“卫尉寺里的爷儿们说是接获了康王谋反的密报,康王将在皇上出巡时发动政变。他们专司皇城保安,自然会对这种消息多留意些!”

    这是裴修的声音,她识得。裴修跟高思一样都是中书学生。

    “证据呢?谋反可是死罪!而且康王是当今圣上的亲手足,没有证据岂可乱说!?”

    “你小声一点儿!卫尉寺里的城门校尉的确是这么跟我说的。”

    “依我看,这一定是谣言!”

    “怎说?”

    “并无迹象看出康王有贰心,更别说谋反!这样的谣传未免大无的放矢,”

    “你忘了前些时候中书舍人李灿提出来的迁都之议么?李灿可是康王麾下谋土侍御中散李蕴所荐聘之人;他突然奏请迁都邺城,引起朝中少见的言辞激辩。这件事情,明眼人都揣测与康王的授意脱不了关系。”

    “即使李灿的上书是康王属意,那又如何?李灿所言以平城为首都之失并无错误。”

    “但是,你难道看不出来主要反对的是哪些人么?正是那些主张排汉的鲜卑贵族啊!迁都邺城虽然名义上是为了利于经略南方,但是对于排汉的贵族们而言,这却是‘抑胡扬汉’的政策啊!我想,他们不愿意见到皇上未来的施政倾向于汉人,这点是很明显的。”

    “你说得对。如果这样推论下去的话,最终李灿幕后的那个支持者自然就是康王了。俗话说‘擒贼先擒王’,虽然康王是当今圣上的亲手足,然而为了维持鲜卑族的传统文化,只好斩革除根,即使牺牲他也在所不惜。”高思叹息道。

    “但是,也许李灿上书时压根没想这么多。”裴修也跟着叹息。

    此时,书房的门突然被推开了,正在谈话的二人吓得噤声,一同转过头来怔望着走进来的人。

    冯迦陵推开门走进来,侃侃说道:

    “重要的并不是李灿有没有想得太多,或是康王是否有打压鲜卑贵族的意图,而是这些鲜卑贵族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他们的讨论与阿爹当日听见李灿上书后的担忧不谋而合。

    “你来了?”高思走过去替她把门关上,并问道:“都听见啦?”

    “裴公子午安。”她先向裴修揖身问好,才转头回答高思说:“是啊,我正好来到门外。你们说的我全听见了。”

    “姑娘无需太过担忧,刚刚的言谈不过是我们朋友之间私底下抒发议论罢了。”

    当时的社会风气时兴“清议”许多文人士子经常聚在一起议论国事、品断人物。裴修这么说是想告诉她,问题没那么严重。

    “倒是你,为何近日来城中关于你的流言辈语那么难听啊?你又是得罪了哪个贵公子哥儿了?”高思关心问道。

    他与她相识甚久,相当了解她直爽的性格常会让她莫名得罪了人却不自知,偏偏她清丽的容貌又替她招来不少统挎子弟的纠缠。

    “谁知道呢?”冯迦陵耸耸肩,无奈地说:“不过我前些日子回绝了纥骨家三少爷的邀请,谁知道好死不死地,他竟然碰巧着凉伤风,病倒在家中七日不得下床后来却变成他为了我而生了一场大病。”她忍不住吐吐舌头道:“我自个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哩!”

    “听说,皇上此番却霜回京之后,也许会再举行一次选妃大典”裴修说道。

    “管他的!本姑娘对那种事没兴趣。更何况,青青姐已贵为皇后,我可不想去跟自己的姐姐争宠。”她不置可否地说。

    “呆!”高思拍了她头一下。“裴修的意思是说,也许是有人不想让你进宫。”

    “喔,好痛!”她也不甘示弱地打了高思一下。“无所谓!反正我也不想进宫。”

    “我听说冯聪出事了!”高思转了个话题。

    “嗯。我们找不到他,不知去了哪儿!”她看了高思与裴修一眼,疑道:“怎么?这会儿大家都知道这事了么?”

    “不,这是昨儿个冠军将军说的。他问我们最近是否见过冯聪?”裴修回道。

    “结果呢?你们曾见过他么?”

    “你也知道冯聪的个性与你、冯将军不同,他一向不与人往来。虽然我们与你和将军相熟,但跟他却只是点头之交。”高思说道。

    “不过,”裴修沉吟了一下,突然蹦出一句话来。“也许可以去问问康王!”

    “怎么说?”冯迦陵不动声色地问。

    “我曾经不只一次看到冯聪到康王府去。我想,或许康王是少数跟他有交情的人。”

    裴修想起以前曾不经意看到冯聪进出康王府。原先他以为无关紧要,现在想来却不失为一条重要线索。

    “我明白了。我会去问问的。”

    冯迦陵没有将冯聪与康王的关系说予他们知道,并不是防着他们,只是觉得不太适宜。不知怎地,她想起那日康王为难的神色,觉得似乎该为他保守些隐私

    ? ? ?

    这会,康王也被皇上宣召进宫,正在永安殿旁的偏殿中,与“征北将军”平西王源贺、“司徒”平原王步六孤丽、“上公”辽西王拓拔常英、“太尉”渔阳王尉迟眷、“中书令”高允等人一同共商国是。

    再过两天,皇上便要展开例行性的却霜之旅,一些朝中大事必须先行决断,并交代出巡期间的政务代理。

    当今皇上虽然年少,但却英雄出少年。虽然在他即位时,北魏王室政争频繁,然而他却能在反掌间除去数个位高权重又心怀贰心的王孙大臣,很快地将局势安定下来;因此颇受到底下这些年长辅国重臣的尊敬与由衷臣服。

    这些辅国大臣大多武人出身,官拜将军,只有中书令高允是不折不扣的文官出身。

    早年,他因为博学广识而被太宰崔浩拔擢为中书侍郎兼领着作郎,负责立法与国史编纂的工作,后来更受命教授景穆太子(即当今皇上之父)儒家诸经典。

    不论在朝在野,高允都是个极受敬重的大儒要臣。向来,皇上若是出巡,必定宣召高允一同共商国是。高允以正三品官阶,竟能与正一品之亲王贵族一同处理国是,而不引起非议,足见他为人处事风范极为稳健。

    在康王尚未封王之前,他一向不热中于参与国事。但是当他的皇已封他京兆王,并赐位侍中、征南大将军、长安镇都大将等官职时,他知道兄长的用意——他得进殿堂来辅助朝纲。于是这次皇上的出巡,他自然是逃不了责任。

    此时,诸重臣都聚精会神地聆听皇上的安排与吩咐,但康王却怎么也静不下心来。

    “康王,你身体不适么?”皇上也察觉到他神色不宁,遂开口问道。

    “多谢皇上关爱,臣弟并无不适;只是有些分神,请皇上恕罪!”

    “嗯,你头一次参与国事会商,难免在政务方面不熟悉,要多加用心。”皇上严肃正色地说着,并转向高允道:“令公,你于政务方面的经验丰富,康王就有劳你多加费心了。”

    高允拱手对皇上深深一揖,表示遵从。几个人又详加讨论一晌后才告一段落,各自退下。

    康王与高允并肩步出永安殿。

    高允望着这个年岁与高思相差无几的年轻王爷,他看起来眉头深锁,似乎十分烦恼,于是便关怀说道:

    “王爷,若您觉得生活忧闷无以排解,不如到老臣家中走走,与老臣家中的年轻子弟们一叙。大家都是年轻人,聚在一起说说笑、下下围棋,或是清议国是一番皆可。不知您意下如何?”

    “多谢令公厚意!小王必定到府上拜会。”

    因为高允曾经教过他父亲,所以他们诸兄弟都对高允多了一番亲切与敬意,而尊称他一声“令公”

    “那下官就随时恭迎王爷莅临!”

    高允捻须大笑。

    高允由衷地欣赏这个年轻王爷。虽然他还太年轻,不比其皇兄英气勃发;但是双眼深邃文雅,看得出是个受过良好教养,并且饱读诗书的孩子。比起平城内众多不学无术、不事生产的王孙公子,真可谓云泥之别。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