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章寇志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走武装斗争的道路在泰国是行不通的,所以在考科和考牙革命根据地沦陷之后一年,泰共中央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放弃武装斗争的流血路线,改走议会选举和民主改革的和平道路。

    泰国内乱至此彻底平息。

    5

    米团长压抑不住兴奋之情,迫不及待用电台向总部报捷,然后押着俘虏返回集合地点。那个游击司令非常顽固,几次欲夺枪自杀,所以他让士兵用树枝做了一副担架,把俘虏绑在担架上。米团长虽然没有赶上袭击游击队老巢,但是猎物自己撞上枪口,轻轻松松立了头功,说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上帝格外宠幸他,他算得上一员福将。

    但是世界上的事情不外乎是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米团长抓住敌人司令,看上去是立大功,但是他沉不住气,要抢头功,早早向总部报捷,事实上这就是酿成一场悲剧的开端。

    汉人突击队尖兵与黑虎师搜索部队迎面相遇。

    搜索部队保持高度警惕,有备而来,拦住米团长要求检查。同为友军,浴血奋战共同杀敌,战场会师是件值得庆贺的喜事,换了西方人就要互相拥抱,还要喊“呜啦!”然而对方却要无理检查,这就于情于理都不符。米团长去见对方指挥官说明情况。对方是个少校营长,二十几岁样子,虽然比米团长军阶职务都低,但是因为是正规军,所以言语态度很是倨傲。米团长心中不服,暗暗骂道:你们这些中看不中用的废物,要不是老子参战,你们这场鸟仗还不知打到猴年马月?什么婊子养东西!

    少校说,他奉将军命令检查俘虏,以便不让游击队重要人物漏网。在检查过程中,他的眼睛突然睁大,像打开探照灯,原来他看见一群垂头丧气的游击队俘虏,他们抬着一副担架,担架上捆绑着他们的最高长官,也就是那个被泰国政府悬赏数百万捉拿的大名鼎鼎的游击队司令!

    如果米团长年纪再老一点,不要太热血冲动,也不要太逞强好胜,懂得胳膊拧不过大腿,好汉不吃眼前亏,退一步天地宽之类道理,后面的过程也就没有什么悬念,一切顺理成章,就像我们能够猜到的任何一个大团圆结局。问题是米团长当时只有三十岁,是条血性汉子,战场出生入死,就像生铁反复淬火,把他变得不大通融,头脑简单,意气用事,不大会变换角度看问题,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匹夫之勇。所以当少校营长向他提出将俘虏交给正规军时,他连想也不想就断然拒绝。

    “不行!我要亲自把俘虏押送到总部。”他生气地嚷道,眼睛里射出恶狠狠的凶光。

    营长下令强行抢夺俘虏,米团长打了一辈子仗,什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什么强盗土匪没有见过?所以他脑门鼓起青筋,哗一声子弹上膛,拍着手枪大声吼道:“x你妈!敢动手老子就跟你拼!”

    一时间双方剑拔弩张,空气极为紧张。当然少校也不敢轻易动手,他们虽然人数占优,但是自卫队个个怒目而视,机枪冲锋枪虎视眈眈,火并起来并不一定占便宜。僵持不下,经电台请示,总部命令少校原地待命,突击队下山归队。

    有了总部命令,政府军让开一条路,米团长押着俘虏继续下山。事情到了这一步本来似可告一段落,悬起的心可以放下,友军之间,战场上发生误会摩擦是免不了的,既然上级有令,说明上级还是主持公道,不赞成部下之间扩大矛盾。所以米团长和汉人官兵都大大松了一口气,或者说他们心里原本就不大相信友军会对自己开枪,谁能置这种鲜血浇灌的战斗友谊而不顾呢?

    许多年后当地人向我重提这桩历史公案,言辞仍然十分谨慎,甚至显得有些作贼心虚和鬼鬼祟祟。我的问题集中在一点:米团长为什么坚持不肯把俘虏交给政府军?我认为打仗主要是政府军功劳,政府军是主力部队,自卫队只是配角,如果没有政府军发动声势浩大的佯攻牵制,他们能从背后顺利摸上去么?打个简单比喻,好比前锋一脚进网,成为致胜金球,难道这不是全队共同努力,后卫掩护,中场传球等等的结果?如果变成前锋球员一个人功劳,大家会服气么?不会发生内讧么?米团长为什么恰恰不懂得这个简单道理?他不是破坏团结么?他不是制造流血事件的罪魁祸首么?

    总之这个事件始终成为一个历史之谜,因为事件关键人物之一的那个少校营长被自卫队当场打死,而坚将军后来平步青云,身居内阁要职和大权在握。向我提供事件内幕的人警告说,如果被军方知道泄密来源,他们将死无葬身之地。我说有那么严重吗?他们恨恨地顿足,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据说第一阵枪声响起时,米团长肩头中弹,至少还有十多个自卫队员当场倒地毙命。米团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居然有人从背后向他们开枪袭击?环视四周,这才发现事态变得十分严重,对方已经悄悄展开来,抢占有利地形,像狼群一样不声不响露出牙齿,要把他们置于死地。可以想象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对方人多,占据绝对优势,自卫队一开始就遭到很大伤亡,所以米团长眼看队伍伤亡增大,唯一办法就是,留下俘虏,换取一条生路。

    不料此时对方却不肯罢休,他们好像下决心要把这些汉人赶尽杀绝,不留后路。空气中有了嗡嗡的马达声,两架武装直升飞机赶来助战,这是当今世界最完美的杀人机器,一瞬间火箭像冰雹一样落下来,大口径机枪把汉人的脆弱肢体拦腰打成两段。人像蚂蚁,像不会飞的蚂蚱,像一堆蠕动的蛆虫,听凭战争机器大肆屠杀。米团长带领少数弟兄拼死还击,总算逃进丛林捡了一条活命。

    多数官兵暴尸荒野,死无葬身之地。流血事件发生,自卫队指挥官向政府军提出强烈抗议。政府军答:袭击事件系泰共所为,我方阵亡营长一名,士兵多人,希望友军不要中了敌人奸计。

    总指挥坚中将代表国防部正式照会自卫队,政府军执行正常任务肃清残敌,所有自卫队阵亡官兵都将受到政府抚恤。自卫队官兵必须忠于国王,服从命令,不得纵容反叛分子挑拨。云云。

    考科考牙一战,自卫队原本大获全胜,活捉游击司令,指望论功行赏,落得个皆大欢喜的美满结局。不料最后风云突变乐极生悲,突击队惨遭毒手,许多官兵不明不白命丧黄泉,元气大伤,只好偃旗息鼓,夹着尾巴回到美斯乐。

    6

    曾经威风八面的前国民党残军好比一头垂死的兽中之王:骨瘦如柴,牙也掉了,爪也断了,浑身长满疥疮,眼睛也睁不开,成天躲在山上昏昏欲睡的样子。就是这样一头病大虫,政府还是采取严密控制的措施,在金三角所有通往难民村的主要道路派驻军队,有些类似军管的意思。难民只许在山上生活,下山要经过批准,由军队发给通行证,如此等等。所以许多人至今回忆起来,都说跟劳改队差不多。

    更可怕的是,无论金三角哪里打仗,一有战事,政府军一出动,难民村就人人自危,家家关门闭户,如同世界末日来临一般。雷雨田说,1982年,考科考牙大战之后,毗邻满星叠,黑虎师大举围剿坤沙张苏泉,隆隆炮声传来,美斯乐家家户户提心吊胆夜不能寐,不是害怕炮弹落到自家头上,而是唯恐国王一声令下,男人又要被赶上战场当炮灰,去打那些张家军的汉人同胞。

    不知政府觉得这头病大虫真的不管用,还是黑虎师深怕被自卫队抢了风头,总之后来再也没有召唤汉人自卫队出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斯乐风平浪静,金三角这方天地总是狼烟四起,自卫队有枪,有组织,有战斗力,他们血脉相连,人多势大,而且许多人暗中还在走私、护商、贩毒和做违法生意,他们与坤沙以及金三角一切地方势力都有千丝万缕的天然联系。“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果泰国政府决心彻底消除后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汉人归顺,他们还必须痛下杀手,彻底打断这头病大虫的脊梁,拔去它的尖牙和利爪,剜去反骨,把它变成一头温驯的食草动物。谁都知道“养虎为患”的后果,如果养的是狗,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只有战死者不理会政府的忧虑和活人恐慌,他们静静地躺在地下,眼睛长久地注视深邃的天空。他们坟头开始长出茂密的荒草,一年一度清明节,人们似乎记起他们长眠不醒,记起他们撇下家小走上黄泉不归路,于是哭声和香烛烟雾就一齐缭绕在金三角上空,久久不肯散去。

    7

    荣民队是台湾称谓,就是伤残军人养息所,大陆习惯说法是“荣军院”或者“荣军疗养所”称呼不同,实质是一回事。

    金三角有许多荣民队,人说金三角有三多:寡妇多,坟墓多,残废多。斯言当不谬。另外但凡汉人难民村都有两道特殊风景:一道是阵亡将士公墓,另一道就是荣民队。公墓是死去的历史,荣民队则是活着的纪念。

    美斯乐荣民队在村南山脚下,现有荣民二十八家,占地十几亩,盖了一模一样的铁皮房子,一户挨一户,好像从前那些掸族士兵,站出歪歪扭扭的几排队列。大门有座简陋牌坊,书有“美斯乐荣民队”几个黑红大字,字迹不大工整,且已经模糊,看得出年深日久,让风雨消蚀了住户的自豪心情。进了牌坊有片水泥地,竖有一只简易篮球架,也就是球场。西面大屋子是娱乐室,横楣上有“荣誉室”三个字,供人打牌休闲或者抽烟喝茶娱乐。整座荣民队死气沉沉,鸡不叫狗不吠,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对于我要到荣民队采访,自治会长丰先生通过向导小米传话给我,对那些荣民,一定要捐赠一些钱财表示慈善。那些台湾来的慈善家都是这样做的,有捐钱,有捐物,还有捐房子汽车,等等不一。至于我应捐数目,丰先生开了一个金口,他说,就一千铢泰币吧。

    我问小米,是说一人一千铢还是全体一千铢,小米眨巴着眼睛回答不上来。以当时汇率,一千铢大约折合将近三百元人民币,本来以我的情况,我来自并不富裕的中国大陆,一个自费作家,薪水单薄(月薪七百元人民币),决不是什么钱多得用不完的慈善家或者财团大亨,如果每位荣民都要捐一千铢,我恐怕也只好申请留下来做荣民了。何况金三角之行费用开支巨大,我每每算计支出,深感自家内囊空虚,不敢稍有大手大脚,唯恐发生弹尽粮绝的尴尬。然而问题是,既然我是第一个深入金三角采访的大陆作家,就得给人家留下一个好印象。既不能让别人误以为大陆作家小气,缺少同情心,坏了人家规矩,也不能乱了自家方寸,搞得车马盘缠都光了,到头来还得请求救济。所以我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一个自以为两全其美的办法,就爽快地答应下来。

    我的办法是,选择人家午饭时候前去采访。我想,既然中午都要吃饭,吃饭以后还要午睡,天气那么热,荣民们打着哈欠,睡得昏天黑地,自然就没有那么多人争着来接受采访。事实上我的确也要不了那么多采访对象,何况这种付费采访,当然是少而精好。

    金三角的太阳,晒得空气颤动,红土地暴起阵阵烟尘。我在中午十二点钟准时叫上小米去荣民队。其实小米不去也行,荣民队都是汉人,不需要翻译,但是我的经验是,身边有个人好打掩护。我们头顶烈日,大汗淋漓,小米直叫肚子饿,埋怨说为什么正午去采访?我当然不好说破个中原因,只推说中午采访对象都在家,我们采访完就吃饭。

    荣民队长不在家,就去了副队长赵家旺的屋子。看得出副队长对我的到来先是意外一愣,毫无准备,紧接着就由衷地高兴起来。他已经吃过午饭,本来坐着昏昏然打瞌睡,忽然一下子坐直身体,一双猎狗样的眼睛因为我的到来而有了生气,而闪闪发亮。他的老妈坐在门口晒太阳,两眼痴呆,赵家旺说他妈有疯病,叫我们不要理她。

    赵家旺老家云南龙陵,两岁随父母到金三角,其父与缅甸政府军作战阵亡,就在那个著名的猫儿河谷战场。他长大后子承父业拿起枪杆子,属于残军第三代。他的命运比父亲稍好一点,打考牙山那阵他是班长,挨了一颗炮弹,两条小腿当时就不知去向,所以他现在安的是假肢。我看他穿着黑颜色长裤,就说能让我看看好吗?他熟练地把裤腿卷起来,我便赫然看到伤兵两条假腿,膝盖以下钉着一尺多长的钢筋螺丝,好像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叫人毛骨悚然。

    赵家旺的住屋是台湾一个什么将军太太,名字叫做某某马莉的女人捐建,那个将军太太还在房门口钉了一块大铜牌,就像广告牌一样,记载许多歌功颂德的句子。我看了很反感,行善就行善,又不是立贞节牌坊,干吗弄得那么招摇过市?

    以我眼睛所见,赵家旺家中基本上一贫如洗,没有任何财产。伤兵在屋子中央铺了一床席子,看上去就像展览伤口的专业户。我问他现在靠什么生活?他回答像他这样的a级残废,政府每月发给六千铢泰币补助。我飞快地心算一下,这笔钱相当于月收入一千七百元人民币,比我工资高一倍多。我问他太太做什么工作?他愁眉苦脸地说在外面做一点小生意,每月有一点收入,养不活一家人。

    接下来我毫不客气地给他拍了许多照片,提出许多关于金三角和打仗的问题,尤其是有关帕勐山、考牙山的战场细节,他都努力地凭记忆一一作答,表情又殷勤又可怜,我看得出,他力图使我满意,就像水果商贩讨好顾客一样。估摸把赵家旺压榨得差不多的时候,该撤退了,我站起身来,这时候伤兵的脸上现出紧张的神情,因为如果我不给报酬,他也不能上大陆消协告我,这是一种自愿行为。我郑重取出一张面值为一千铢的泰币放在他面前,并祝他安康幸福。我当然知道他不可能幸福,战争注定使他终生痛苦,但是我的话还是要这样虚伪地说给对方听。他双手合十,低头念佛表示感谢。我在荣民队里转了一圈,拍了照片就来到荣誉室。在门前我稍稍犹豫了一下,因为我看见有几双眼睛从里面像猛兽一样炯炯有神地盯住我。那里四个玩牌的伤兵,他们停止玩牌,一齐转过头来把目光投向我这个陌生人,那种目光分明是兴奋和有所期待的。荣誉室最醒目的是两面旗帜,一面是泰国三色旗,与国王画像并列,另一面是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与孙中山头像并排。墙上还蒙着一匹红布,上面留着那些做了捐赠善事的男女签名。屋子另一头则供着菩萨,燃着香烛。如此组合看上去杂乱无章,不过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这种关系恰好构成金三角汉人难民的历史和现状,就像树根与枝干的继承关系。

    四个伤兵,三个汉人,一个缅甸佧佤,都讲云南话。其中一个余姓汉人年纪较大,有五十开外,他自称四十年前就扛枪打仗,见过李国辉和柳元麟,其余都不过三四十岁,算是年轻一代。他们都是与反政府游击队作战受的伤,而且都被地雷炸断腿。我奇怪地问他们,为什么大家都伤在腿上?他们争着告诉我,游击队安放许多杀伤地雷,这些地雷是从越南过来的,塑料雷,专炸人腿。人没有了腿自然就打不成仗,也就消除战斗力。我回忆起中越自卫反击战,许多年轻战士躺在医院,他们也是被越南塑料地雷炸断腿的。然后他们又纷纷提起裤腿,向我展览伤口。

    提到打仗,伤兵的话多起来,津津乐道,我理解这是士兵人生中最值得夸耀的经历。他们争相讲述打仗故事,讲述受伤和死亡的感受,以及战场亲见亲闻和逸闻趣事。我当然乐意他们争相表现,尽管我知道这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问到他们是否每月也得到政府补助六千泰铢时,他们的态度发生明显变化。余老兵忿忿地说,补助定得不公平,他每月只得到一千铢,在座诸位,最多每月也就两三千铢,而那些军官定得就高。言下之意,都一样的伤兵,政府官员没有秉公办事。

    我问他们日常都干些什么,做不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们互相望望,都提不起精神。余老兵怏怏地回答说,没有事做,女人在外面替人家干活,做点小生意。男人么,就混混日子。

    往后的交谈就像白开水一样越来越没有味道。我看看表,觉得也差不多,该收场了,就向大家道谢,并赠钞票表示心意。

    回到旅馆,知青朋友焦昆来看我,听说我给荣民队捐了钱,立即忿忿地说:那些人,不要信他们的话,他们别的不会,就会骗人同情!这些人都是懒汉,无赖,赌棍,他们拿着政府补贴,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吸毒,赌博,嫖女人,什么都干,就是不劳动你不该给他们钱,不要同情他们!

    我只好瞠目,无言以对。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