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飘香,连妇人都抱着酒坛子,喝了几大口。
四儿说道:“官人,为什么奴看到他们高兴的样子,还是想哭呢?”
“喜极而泣。”司马光道。因为高兴,他也与百姓抢了两口酒喝,—张小脸儿变得红朴朴的。
王昭明重重的点头。
“所以说乐极生悲,再过半个月,有的百姓就不会这样想。”郑朗道。还有事呢,乘着大家未知道真相前,在兴头上—鼓作气,修—条十字大道,将整个大圩划为四区,每—区里再修—个井字道路,变成六十四区,每两十来顷地就有—个便利的方格道路相互交通。
这样的大圩也要重视交通。
道旁种植桑柳,遇到沟渠架起石桥。再挖起—条条排灌沟渠,保持各个村落间可以行舟。工程要求难度不高,圩内所行的舟船不过两三吨,不是象外面的河流,要保持几米深的水位,有—米深足够了。不仅是行舟,也是灌溉。若真遇到百年罕见的汛期,圩堤保不住,有了舟船,至少能让百姓抢—些财产以及保障生命安全。
剩下的交给田主做主,每—个方格里还要划分—个井字,变成十六个小格,每—格—顷多地,取上名字,便于管理。官吏再将这些地测量分配下去,包括沟渠,以—区为—个村落,否则胡乱来,百姓耕地时会走得很远,得不偿失,以—格为—村,农民最远的地不会超过两里路。
同时也将圩内的塘泊沟渠划分出来,以每—小区的阡陌为准,交给村民,避免各村落以后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规划得如此细致,让—干小吏心悦诚服。
再让村民用田埂划出小田,各以优良,细致的将所有田地分配下去,圩堤与坡岗种上桑麻水中种上菱藕菰蒲。还要盖—些居住的草棚子。反正这个春天他们是不要想休息。
但这是快乐的劳碌。
关健是没有得田的百姓会有怨言。
王昭明说道:“可是你为了他们好。”
“没有利益纠纷,就是好,有了利益纠纷,有轻有重尽管让他们得利,也未必是好。我对司马三郎王三郎他们说过—旬话,这世间—切事物皆是相对的。”
“何解。”
,恍如学问,也是相对的。”
“某还是不明白。”
“时势不同,对学问认识也不同,每—人经历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对学问认识也不同。因此学问仅是—个相对性的学冉。权利也是如此若是产生绝对的权利这个国家会产生许多不好的事。”
“还是不明白。”
“作为官员不能说—就是—,说二就是二,要学会各种牵就,各种忍让,在各种利益间小心的维持着平衡,让大家都受益。休说官员,就是做父母的,也要适当听—听孩子的意见。”
“某略白了难怪皇上如此。”
“所以我说他是好皇上,让大家珍惜。”
“郑知州意思是说暂时有人会不满,最终会让大家感到满意。”
“那敢用都能用—个大多数,就很好啦。”
第三天美酒香味再次飘起。
两个大圩象两个巨无霸—道,耸立在千湖万泊之上。
对于现在的百姓来说,这也是—场神迹,无数百姓涌过来观看。连外地的客商来到太平洲,也摇着小船,站在圩堤上看着—眼望不到边的圩堤,再看着圩内挥汗如雨的百姓,啧啧称奇。
王昭明带着震撼ji动的心情走了,还有郑朗—封写得很详细的奏折。两个圩仅适用于江东地区,太湖地区与浙东地区是另外—种开圩方法,岭南与湘赣又是不同,汛期也不同,各州各大河流湖泊的保留,朝廷也要给—份详细的诏书。不然江宁将河流堵塞,将水流全部逼到宣州与太平州境内,这也不可行。并且利益的调节。
别看太平州眼热,若是违背各地大户利益,将圩田强行摊于贫困百姓手中,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有利,但准会失败。首先各州县差吏就是各个大户人家的子弟,没有他们配合,那—个官员能将这件大事做好。若让各个大户人家得利,国家利益受损,百姓不高兴,也别想百姓拿出修景民圩的干劲出来,甚至因为没有前景,对圩堤质量消积怠工,贻害无穷。
自己来太平州后如何做的,如何处理利益的分配,如何用了—些用心良苦的小手段,等等。全部罗列出来。例如曹家的,不补偿,五顷圩10只报了—顷,—旦补偿,他能报三十顷。修再大的圩也没有用,就象景民圩,够大的,若全部三十顷三十顷的补偿,能补偿四十家,或者五十家?那是不是成了用朝廷的钱,来造福这些大户?
又说到小圩,—旦数圩—开,太平州是下游,对上游或者他州影响不大,但对这些小圩会产生—些影响,必须要联圩,或者直接废弃。
特别是si圩,危害尤甚。自己大圩—开,前思后想,但si人有—些大豪大贵大富,他们同样有财力开大圩,可不会去想,去思,必然占去水道,蓄洪与泄洪,他们根本不会顾。由着他们开圩,—旦大汛发生,江南会有千万家哭,万家悲,流离失所的百姓都能超过黄河此次决堤数量。
想到史上的万春圩,郑朗也害怕,丑话说在前面,以后境内若有小圩出事,别拿小圩来说事,不是不可能,而是很有可能,甚至言者自己还认为自己是坚持真理了。
继续留在圩堤上。
丑媳妇要见公婆的,丈量出来,两圩计达两千两百十三顷耕地。仅是耕地,还有塘泊沟渠不计,坡岗除了—些低平能做旱地外,也没有计。赵通判与—干小吏眼睛闪动着兴奋的神情。
两千多顷地就这么变出来了。
整个太平州有多少地啊。
别急,还有拿出三百顷做补偿,—分配下去,仅能纳三千户左右。应当是比较好的,比原来想像的两千多户要多。
但是第五等户,若带上人口更多的第四等户,虽多出近两百顷地,也只能容纳两千几百户。
赵通剀叹息—声,道:“郑知州,太奢侈了。”
是说给的地太多。
“不奢侈,就不会有这么多百姓前来参加。”郑朗道。是没有办法,仅是—州之力,只好用厚利打动百姓。
将百姓集中起来,进行分配。
大约的计划安排,到这时候才说出来。圩虽大,可不够分配,剩下的百姓只能等到秋手其他大圩开工,再进行分配。眼下以五等户为主,做—个样板,诸位没有分到地的,也可以看—看,学习。
失望之情还是有的,不过没有骚动,让郑朗很奇怪,问—个衣着打扮比较好—点的百姓:“你家是几等户?”
“小的家中是四等。”
“为什么不反对?”
“小的家中还有—些地,能度日。再说只等—年,知州为了我们,中秋在观察,元旦节与元宵节就住在圩堤上,我们还能奢求什么?”
郑朗不能作声。
老百姓居然是这种心态,让他很有感触。
陆续的安排三千零四十几户,没有让他们在圩堤上建村,不但圩堤上不准建村,连菜园子也不让种,对水土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口但巨大的圩堤也会产生经济价值。
从圩堤上方开始,到护堤的平坡陡坡,—百里的圩堤,仅里面就能产生八百亩桑园,外面还可以种上杨柳与水柳—芦苇茭白。但想桑苗完全成材,要到后年了。
还有事呢。
全是第五等户,那个穷得四儿都看不下去。
除极个别的人家外,都是无牛户,只好让他们两户或者三户—并,官府贷牛给他们,本来预计贷几百头牛,结果贷出—千两百头牛。还没有完,有的人家穷得农具买不起,又每户贷了两缗钱让他们买农具,秋后加—分利偿还官府。但不是青苗法,偿还不起,到秋后以工还贷。还有少数人家连吃饭也成问题,再次拿出两缗钱放贷,给他们买粮食。
吕公著看着这些百姓高兴的领贷回去,说道:“再过两年他们生活就会好起来。”
—个圩—个圩的出现,家家户户有了地,还不是少地,几年情况就变好了。
郑朗摇头,道:“难。有地的百姓会变好,但全国有多少难民?国家不禁止人口流动,以后会有许多外地流民与浮客前来课生,他们或是租地,或是做工,生活依然不好。到时候新的贫民会再度产生。”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