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44章 帝国的城市化(第1页)

中华帝国对于最底层的这一级阶层,其实关注的最多,但因为群体太大,即便是皇帝冯云山和内阁成员再三强调将政策面往他们身上倾斜,但实施起来仍旧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

对于城市的那帮雇工们,各地官府都开设技工培训学校免费培训,对应地同一些作坊和工厂进行合作,以低廉甚至免费的价格帮助他们做工,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学徒实习。

而经过半年年或是一年的学徒生涯,便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普通雇工。

只不过,工钱也仅仅只能维持个人的生存而已,想要成家或是养活一家人,便难以维持了。

不过,还是有一小帮雇工们脱颖而出,成为有些技术的工人,收到作坊或是工厂的欢迎,宁愿花费技工的代价雇请,并且,通过慢慢地学习技术,最终成为技术工人甚至高级技工,脱离了最底的阶层成为拥有较好收入的群体中一员。

而人数最多的,其实还是广大的普通乡农。

整个中华帝国,人口将近5亿,其中原本的本土华夏圈内,大概是4.5亿人左右,而这其中,又有超过4亿以上的人是分布在各地的乡农。

除了其中不到十分之一的比例是各地的乡绅或是有诸多肥沃田地的大户富农之外,其余的的巨大部分都是普通农户,而这其中,至少有一半的乡农只有区区十几亩二十几亩甚至几亩薄田和旱地,托帝国的新政策,对田地乡农的税收极为轻微,得以大部分的收成都归他们自己,因而平时才能勉强温饱。

但若是碰到灾年或者像以前满清时期,各级官吏苛捐杂税地话,便连温饱都无法满足,只能租借地主或者富农大户们的田地来补充得以糊口,即便是这样,也时不时会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要四处寻找野菜树根来补充粮食,饿死或者病死家中老弱者也不是罕见的事情。

因此,中华帝国朝廷和地方官府的移民政策出来之后,那些实在难以活下去的农户,便开始了分家,将家中的一两个壮劳力分了出去,外出谋生,或是移民,或是到城里做工,剩下的田地得以能充裕地养活一家人口。

但移民往往动不动便是要数千里之远,不是到海外拓荒,便是到外东北或是遥远的西伯利亚甚至西疆化外之地谋生,只要不是家境太过困苦,实在活不下去,还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出去。

不过,地方官府按照内阁的部署,也还是有办法,那便是将乡村中多余的劳力往城市中引领。

出于发展基础工业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发展地方和国家实力的需要,朝廷拨款、地方官府筹集资金兴办实业,在各地府县都兴办了圣肥厂、水泥厂、钢铁厂、造纸厂、印刷厂、日化厂、纺织厂、面粉厂、大米厂、机器厂、马车厂、火柴蜡烛厂、瓷器厂、酸碱厂、榨油厂、中药厂等等。

若是有矿产,还会开办采矿或是冶炼厂等,这样一来,便需要雇佣大量的劳力和工人。

而这些工人的来源,自然从乡下的富余青壮提供,这样便使得城市有了吸引力,将大批城郊乡下的农民吸引到城市的各类工厂之中做工谋生。

而这些工厂有了这批廉价劳力的加入之后,生产能力大幅提高,经营火热起来,使得这些民工们薪水也有所提高,而乡民的薪水比乡间做农活要强上许多,随着薪水被寄回乡下,城里当工人的好处也被带回到乡里,越来越多的乡农跑到城市,在乡亲的带领下加入到工厂之中,一个相互促进的循环就此展开。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乡下青壮都能适应城市工厂中的工作。

作为如今的工厂,还是需要点技术的。

而完全没技术、并且无法掌握的人,便被工厂赶了出来,看见同乡发财,他们有一部分不好再回乡里,便只能继续寻找其他生计。

而这其中,大部分便被城里的职业所公布的招工信息,给带到城市周围甚至数百里外的矿场,开始苦累的矿工生涯。

不过,即便是充当矿工,工钱不高,但还是比在乡下务农要强上许多。

往往辛苦一两年,也能存下二十几甚至三十多圣元下来,相比于在乡下种田,想挣如此多的钱财,恐怕五年八年的也不一定能做到。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乡农抱着苦干三五年挣钱的想法,来到地下矿洞挖矿挣钱。

而矿场自然也欢迎之极,以前满清时期的战俘,还有朝鲜和越南以及美洲战场的战俘都被大量地送入矿产开矿,但光光凭这些人数量是不够的,因而才有这些乡农们充当矿工的空间。

不过,这也是中华帝国朝廷乐意看到的。

一来促进了采矿业的发展,二来,也让乡下的农民多一条谋生之路,进而引发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在朝廷有意识地进行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大量的小城镇纷纷建立了起来,而原本的大中城市,经过数年的发展,也纷纷变了模样。

尤其是两广、湖广和江南一带的富庶之地,因为人口众多,人均田地狭小,很多乡农生活困苦不堪,即便是因为帝国的成立,政策的好转,也只能勉强糊口而已。

因为交通的发达起来,他们有机会到县城或是镇子里看见城里人的生活,异常的羡慕,人口开始流动起来,而身边的一些乡邻在城里打工做活,甚至在外面挖矿,但每年寄回家中的钱财不少,这让他们十分的羡慕。

于是乎,一些人也跟着来到城里,这样一来,城市的人口便急剧增长起来。

而且,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商业、服务业等也跟随者开始发展起来,从事这些工作的人的家眷也跟随着来到城里。

就这样,经过数年的发展,不单是圣京、广州、上海、苏州、福州、杭州、武昌、天津、福州、成都等开始变成超级大城,人口都超过百万之巨,甚至圣京和广州两座城市人口都超过2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其他的比如杭州、长沙、安庆、宁波、厦门、梧州、琼州、北京、盛京、开封、桂林等城市,也都超过50万人口以上。

不但如此,其他的一些原本只有几千人的小县城,千余人的小镇,也随着几家工厂的建立发展,数千工人和家眷的存在而使得城市发展壮大,成为数万或是过万的城镇。

一些村寨更是直接因为交通或是工业、商业等直接成为城镇的,也不在少数。

整个中华帝国,虽然城市化率并不高,但城市的绝对数,和城市人口的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相对于城市化最高的英国,如今整个英国本土城市人口也就一千四五百万而已,而法国,更是只有千万上下。

而如今的中华帝国,就算不包含一些三千人以下的小镇,单单计算四五千人以上的城镇,整个城市人口已经达到至少四千五百万。

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业的壮大,城市人口还在以每年五六百万左右的速度增加。

而中华帝国的工业化水平和商业贸易活动,也跟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而显著增长。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琅琊榜]莅阳旧事

[琅琊榜]莅阳旧事

琅琊榜中唯一萌上的一对BG向cp。  她是位份高贵端庄温婉的长公主,他是铁血冷酷智计过人的宁国侯。  她是绚烂的玫瑰,他是滴血的长剑。一杯情丝绕,半生纠葛缠。  也曾心怀芥蒂,也曾相顾无言。  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这静好的岁月终拗不过命运的无常,一夕之间风霜骤起遭逢巨变,他获罪流放,她困守孤城!  所幸终是化开了非死不得解的心结!  倾尽余生呕心沥血,能否换来一曲阮郎归?  她最终想要的,...

洪荒意传

洪荒意传

道生鸿蒙初开年,今朝出于鸿蒙身。与道同生后成道,三千大道更在后。道成混沌洪荒现,千万世界尽遨游。鸿蒙纪年了千秋,亦是新生终成道。陈荣本是一个普通的宅男,车祸很不幸的发生在他身上,苏醒后发现重生于混沌,先道而生,混沌灵宝更是多不甚数,原来盘古都是其小弟。无太监断更记录。盆友们如果觉的本书还能看,请多多捧场!!!本人再开新书,新书混沌圣尊已上传,欢迎各位书友点评欣赏,恭候大驾!!!!...

刘大师的悠闲人生

刘大师的悠闲人生

刘大师,我以后应该干什么?你适合做包工头,前景不错刘大师,我呢?我妹子,你不适合当公主,可以去试一试吊着一个富豪老公。朋友,去看看研究火箭飞船什么的,你的未来在星辰大海!!刘鑫,三金之城的大师...

蜜糖隐婚:早安,墨先生

蜜糖隐婚:早安,墨先生

神秘冷酷腹黑男vs颜控固执马甲王遭遇父母催婚的姜沫,本以为找了个符合自己审美标准的男人应付双亲,哪曾想到,新婚老公居然是公司大老板!一石激起千层浪。姜沫究竟是什么人,竟然能嫁给墨家四少?黑粉声音如粗粝摩擦一样被逐出娱乐圈的小歌手。第二天新歌,点击下载过亿,狂霸各大音乐排行榜。黑粉除了一张脸一无是处的花瓶。第二天无数天王歌后追捧,千金难求一歌的创作天才温老师竟然是姜沫的马甲!黑粉会写歌又怎么样,还不是得向资本低头。第二天时尚顶端的服装品牌青瓷发布会艾特姜沫,老板,你还记得你有一个公司吗? 黑粉打扰了,告辞。墨景天V欢迎支持我们家沫沫!投票打榜应援反黑指南附上。...

陆少蜜爱甜妻

陆少蜜爱甜妻

从稚嫩无知的苏大小姐到人人唾弃的陆少奶奶,苏霓喜欢了陆长铭十个寒暑。然而婚后五年,她费尽心思仍求不来他一眼。前任出狱,他与之酒店留宿前任住院,他为之彻夜守候前任生产,他紧握着她的手,让孩子唤爸爸整个海城都知道,陆家大少心有所恋,而那个人,并非苏霓。四年后苏霓手握离婚协议,从名满海城的苏大律师成为阶下囚。人人皆知,苏霓踩着前夫上位,手段阴毒残忍,如今下场不过报应。可他却走上法庭,为她费尽心思哪怕众叛亲离身陷囹圄。后来苏霓终于肯见他,长身立于病床前,欠我的你还了。咱们两清可他眼底落了点点星火,哑声压上,不,你还欠我二胎,我还欠你一生一世他说,只有互相亏欠,才能相守一生。...

修士日常生活

修士日常生活

杨蕴秋二分之一的身份是修士,另外二分之一的身份是大都市中汲汲营营的芸芸众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修士日常生活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