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卑鄙的圣人:曹操.第10部,大结局_第十三章 失汉中,统一天下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放弃汉中

    曹操能杀杨修,却改变不了被动局面,虽然他向三军放言要决战到底,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维护面子的大话。大家心里皆已认定,班师之日不远了。其实曹操自己都茫然无措,反正提兵叫阵敌人也不应战,头风和麻痹时犯时好,与其在外面挨晒,还不如在帐内歇着。

    夏季的第一场雨到来了,黏黏糊糊朦朦胧胧,曹操的心绪也被这淅淅沥沥的小雨搞得格外烦躁,晚上更彻夜无眠,千头万绪也不知琢磨的都是些什么;好在还有孔桂在身边陪着,时不时讲些笑话……

    “昨天听说件稀罕事。”孔桂边给曹操捶背边道,“曹洪将军驻兵武都,抓了几个羌氐女子,能歌善舞。将军与部下聚饮,让那些女人赤身裸体,披着薄纱跳七盘舞。”

    “哦?”曹操不紧蹙眉,“难道营中属僚就没阻拦?”

    “自然有人看不下去。听说随军的金城太守杨阜当时就翻脸了,说男女之别乃国之大节,桀纣淫乱也不及此。搞得将军不得不罢宴,大伙不欢而散。”

    曹操连连摇头:“子廉这几年确实有点儿不像话,贪财好色为所欲为。”话虽这么说,毕竟自家兄弟,又一把年纪了,曹操也不便管太多;他迟迟不称帝,人家也当不上开国功臣,官爵无法再进一步,难道享乐还不行?

    孔桂看似说笑,实则紧盯曹操一笑一颦:“听说太子几年前还找曹洪将军借过钱,将军硬是不借,当真吝啬得紧。”

    “有这种事?”听到“太子”二字,曹操挑起了眼眉,“他借钱做什么?”

    孔桂轻描淡写道:“太子毕竟是太子,行围打猎,赏赐臣下,与群臣聚会盘桓还不是常有的事?其实他还不如临淄、鄢陵两位侯爷,既无爵位又无封邑,就那点儿有数的俸禄,养一堆妻妾、门客,手头紧得很。他虽嘴上不说什么,心里未尝不抱怨……”

    “他敢!”曹操变了脸,“他凭什么抱怨?寡人把偌大社稷都给了他,他还不满足?行围打猎乃是不务正业,还聚会群臣,私加恩惠,他想干什么?”

    这把火实是孔桂故意煽起来的,见曹操动怒心下窃喜,却忙跪倒请罪:“臣一时糊涂,胡言乱语,并无攀附太子之意,此皆小小家事,大王切莫挂怀。莫说太子不敢有怨言,即便私下有些想法也不为过。想来他身居嫡长,坐了这么多年冷板凳,也够为难的……”这些话似是庇护曹丕,其实句句戳曹操肺管子,分明火上浇油。孔桂拿定主意——争取曹丕谅解已不可能,唯一办法是谗言诋毁,怂恿曹操废太子,无论曹彰、曹植,只要不是曹丕继统便性命无虞。

    曹操正心绪烦躁,竟没察觉他意图:“看来寡人得好好训教一下子桓了,你把孙资、刘放叫来。”他要明发教令斥责太子。

    “诺。”孔桂暗喜,这道令发下去曹丕大折颜面,再有丁仪兄弟帮腔使劲,长此以往还愁太子不倒?他领命便去,哪知刚转过身却见帐口早已堵住一名大臣:“呼唤秘书郎何事?大王莫非有令?”不知什么时候侍中桓阶来了。孔桂深知桓阶是公然力挺曹丕的,不禁咬牙——这老家伙好长的耳朵!

    桓阶来送军报,走至帐口听里面提及太子之事,见曹操动了火,这才赶忙进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治国以平安和顺为善,居家以息事宁人为上。大王教谕太子乃是出于一片慈爱,但若明发教令,只恐勾起朝野议论,若不逞之徒从中生事,非社稷之福。刚才孔大人说得好,此皆家事,既然家事就照家法办,命校事之辈私下给太子带个话就行了……”说着他又笑呵呵瞅向孔桂笑,“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孔大人?”

    这话入情入理,孔桂只得随口答应:“是是是。”

    经他一劝曹操也清醒多了,想起两年前借司马门之事明发教令贬斥曹植,搞得曹植惶惶不可终日。如今老三已经整趴下了,难道还要再整老大?折腾来折腾去,叫群臣怎么看?便叹息道:“算了,他也三十多岁了,好赖就这样吧。”

    桓阶暗自松口气,这才递上奏报:“轲比能使者已至邺城,送来些贡品,还遣回不少流亡关外的汉人,恳请朝廷准许互市。”

    孔桂见缝插针:“什么塞外之雄,还不得乖乖给咱大王上贡?这都是鄢陵侯的功劳啊!”吹捧曹彰也就是变相贬低曹丕。

    桓阶不容他再多嘴,忙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轲比能毕竟没与咱交战,主动称臣必有图谋。朝廷素来是以胡制胡,如今步度根、素利等部皆非轲比能之敌,若再开互市,轲比能更加富庶,只怕不久就要统一鲜卑了。邦内孙、刘未灭,后又兴一强敌,此事甚为可虑。”

    曹操思索片刻道:“话虽如此,但他既主动遣回流民,若是不允似乎不近人情,也叫匈奴、乌丸等辈瞧着不美。咱们不妨答应他,但只能开一市,而且只能交易布帛、瓷瓦,凡粮食、铜铁、书籍概不可外流。”铜铁可以打造武器,读书能增长才干,这些不能让胡人得到。绫罗布匹都是丝织的,瓷瓶瓦罐不过是烧熟的泥;而游牧民族交易的却是羊毛皮革、牛马牲畜,如此互市汉人有赚无赔。

    孔桂句句不让:“大王英明,休说边塞小胡无能为也,即便真敢生衅,有鄢陵侯之勇又何惧?”

    “倒也是。”桓阶不否认,“有鄢陵侯辅佐太子倒也稳妥。”不动声色中将这话拐了个弯。孔桂恨得咬牙却拿他没办法;曹操倏然站了起来,迈步往外走。

    孔桂忙跟上:“大王去巡营吗?臣陪您前往。”

    “臣也愿相随。”桓阶不甘示弱。

    “不必了。”曹操阴阳怪气道,“你们俩就留在这继续斗嘴吧!”一句话说得桓阶、孔桂皆是满头寒冷,想起前几日刚死的杨修,谁也不敢再言语了。

    将近傍晚,朦胧细雨还在下,却小了很多,淋到身上也只是潮乎乎的,曹操并未往远处去,只在中军营转来转去。士兵都懒洋洋的,连各处卫兵也很懈怠,见大王过来才挺直腰板。这仗打又打不了,撤又不肯撤,又赶上这黏糊糊的天气,山谷间想操练都找不着合适地方,天天闲着士兵哪还有锐气?曹操心下盘算——再熬十天吧,等大伙把杨修之事淡忘一下,就可以收兵了,回到长安再好好整饬。

    哪知刚拿定主意,见曹真急急渴渴奔进辕门。“怎么了?”曹操一看就知出事了。

    “大事不好!敌将黄忠绕至北山劫我粮草,后营各部将军已去截杀,请大王再发大军接应!”

    曹军粮草是从关中经褒斜道运过来的,大营则扎在阳平关以南。黄忠胆也太大了,竟绕过曹营,跑北山去劫粮。曹操勃然大怒:“你们干什么吃的?敌人从眼皮底下溜过你们都不知道,全是废物!还愣着作甚?调兵救援!全都给我去!”懒散的将士全害怕了,取兵刃的取兵刃,牵马的牵马,着实乱了一通,才慌慌张张去救;其他各营也陆续分兵。曹操也带着亲兵、谋士也出了营,登上南山眺望。

    本就乌云密布雨雾蒙蒙,天又快黑了,只隐约瞧见关城以西正在混战,似乎黄忠已偷袭得手,回撤之际被曹军堵截住了。斥候来报:“黄忠劫我粮草不多,只杀我运粮兵数百,毁粮车数十辆。”曹操惧意已退,恨心更盛:“黄忠不但坏我粮草,还是害死夏侯渊的元凶,不能放走!传令各部一齐截杀,今日若不能擒杀这厮,所有将领一概问罪!”斥候见大王眼睛都瞪红了,吓得一跟头滚下山去,跌跌爬爬赶去传令。

    黄忠不愧为荆州悍将,面对数倍的曹军竟越战越勇一路突围。但是曹军六七万人马尽在此间,众将得知军令哪敢怠慢,源源不断加入围堵,黄忠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终于被曹军围在南山下,士卒死伤殆尽,旗帜都倒了。此处已切近,曹操在山崖上看得清楚,不禁摩拳擦掌:“杀啊!给我杀!把他给我剁成肉酱!”

    众谋士见他气急败坏状若疯癫,都吓得不敢靠前,许褚在后拦腰抱住,唯恐他失足掉下去——这些日子曹操憋坏了,今天好歹算交上仗了,总算有了发泄;击退刘备已不可能,若能擒杀黄忠给夏侯渊报仇,他心里还好受点儿。

    惜乎曹操没能高兴太久,就在黄忠堪堪不支之际,又从山岭西面冲来一小队蜀军,似一支急箭般窜入战阵;为首之将银盔白袍,面庞白皙,三绺墨髯,曹操昔年就认得——赵云赵子龙!

    曹军只一错愕,赵云所部已杀至垓心救了黄忠,转而向西突围。曹操咬牙挥拳:“废物!别让他们跑了!”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上面看得清楚,底下可搞不清来多少敌人,曹军七八部人马挤作一处,建制都乱了,仓促间还是叫蜀军逃了。所幸徐晃、朱灵、张郃等将还算机敏,在后紧紧追赶,大军混乱一阵,也陆陆续续追下去。

    天渐渐黑下来,曹操眼巴巴瞅着敌人绕过山梁,消失在暮色中,也不喊不闹了,似乎全身的力气都使光了。孔桂瞅他脸色不对,凑前道:“大王且放宽心,敌寡我众,这两个贼子跑不了。”

    “跑不了?”曹操垂头丧气,已不抱希望,“昔日长坂之战怎么跑的?传令诸将,赶不上就回来吧,够丢脸的了,别再中人家埋伏。”

    下山回到营中,曹操一言不发呆坐大帐,众谋士也都默然无语。又过半个时辰众将才回来,以徐晃居首,都摘去兜鍪齐刷刷跪倒帐外——非但没擒到赵云、黄忠,冲向敌寨反遭算计,被蜀军截杀一通,自相践踏折了不少兵。

    徐晃顿首:“我等无能纵贼逃走,甘受大王责罚。”朱灵、张郃等也纷纷请罪。

    “暂且记下,若再败阵定不轻饶!”曹操厌烦地扬扬手——不过说说罢了,岂能真的一概治罪?黄忠、赵云能得手,不仅因为他们骁勇善战,更因曹军消极懈怠防卫不利。战退不明军心萎靡,归根结底这责任该曹操负。

    众将起身进帐,全老实了。曹操斜倚在帅案上,回头瞧着屏风上的地图,隔了好久忽然发问:“西出阳平关便是武都,我军若舍汉中,武都必遭兵锋,有何良策可御之?”

    众文武皆一凛——什么叫“我军若舍汉中”?略一思索才明白,要撤军了!

    曹操终于下定决心放弃汉中了。这一战就是教训,士气已松懈到敌人能从眼皮底下溜过,就别等十天了,再耗下去非栽大跟头不可。况且他亲自镇守尚被劫粮,其他将领更不免闪失。遥遥四百里粮道,倘若断炊后面想接济都接济不上,这破地方实在没法守。放弃已势在必行,但曹操羞于张口,杨修血迹未干,怎好意思说撤?

    大家也都明白这点儿意思,碍于大王脸面也不说破,但武都安危确实是个问题。羌氐诸部多与马超熟识,昔日张鲁就曾支持马超在此兴风作浪,刘备更甚张鲁,该如何应对?雍州刺史张既出班道:“以臣之意,不妨坚壁清野,迁徙武都之民。”

    “也只得如此,不过那些杂胡久居此地,愿意离开吗?倘若处置不当,立时倒戈投敌祸不旋踵。”

    张既已有成算:“臣久在西州素知氐人心性,贪利而轻义。现今关中贫弱,地广而人稀,大王可颁下教令,使诸部北出就谷,先至者多赐金银予以重赏,先者知利,后必慕之,定会争相前往。不出一个月,武都羌胡必能迁个干净。那时大王再加以编制,规划屯田,一者绥靖安众,二来也可存粮备战。”

    “甚好。”曹操抽出令箭交与张既,“能者多劳,此事便交你全权处置,今夜就动身前往郡府,越快越好。众将听令……”

    “在!”

    曹操无比沉重地说:“晓谕将士整备辎重,三日后……收兵。”

    所有人都松口气,折磨总算结束了;这一晚连曹操都睡得很香甜,或许他内心深处早已把战争当成负担了吧?

    似乎老天爷都在戏弄曹操,到了第三日,晦暗的天空也放晴了。混沌的湿气渐渐吹散,朦胧雨雾也越来越稀薄,逐渐消失在清风中;几缕金黄的阳光如利剑般从云间刺下来,直插在水珠莹莹的山林间;土地的气息和鲜花的芬芳清新扑鼻;几只燕雀盘旋翱翔,羽翼在阳光下闪着光辉,它们那么自由,那么无忧无虑……这是一片多美的天地啊,从此就归刘备所有了。

    曹操心有不甘驻足良久,最终还是由众亲兵搀扶着颤巍巍登上马车,不住自言自语:“算啦!不争了……实在争不动了……”

    孙权不可能被消灭,刘备也注定割据西南,曹操知道,他有生之年不可能拓土开疆了。他已身心憔悴,无力再向命运抗争,只想回归邺城安安稳稳度过残生……

    敌进我退

    兵法有云,“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刘备反客为主拖垮曹军,可谓尽得此中三昧,汉中争夺战也是他毕生征战中最闪亮的一笔。汉中易主,蜀军士气高涨,刘备一鼓作气,又派孟达、李严率部东进,西城太守申仪、上庸太守申耽乃一方土豪,鉴于曹军已退,见风使舵不战而降;继而诸部与刘封合兵再攻房陵,房陵太守蒯祺抵御不住城池陷落,被蜀军擒杀——至此,汉中及其以东三郡尽被蜀军占据,刘备终于夺取了整个益州。

    曹操尚在回师路上,坏消息就接踵而来,但他已顾及不到这些,做好防御汉中的准备才是当务之急。张既迁徙羌氐的计谋甚是厉害,教令颁下,先至者有赏,武都各羌氐部落跃跃欲试,不过旬月之间,迁往扶风、天水等郡的汉胡百姓达五万人之多;苏则、杨阜、游楚、杨秋等西州官吏安抚来者,划分田地;又调在淮南有屯田经验的绥集都尉仓慈赴任关中,另辟军屯随时备战;武都郡则坚壁清野,自此成为曹刘两家征战的缓冲带。西路如此安排,东路的筹划更巧妙,曹操大笔一挥,把防御汉中的据点圈定在褒斜道、大散关以北的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此地古来即遏制蜀中兵势的重镇,曹军大踏步后退,无疑是把绵延四五百里的险恶谷道抛给了刘备,给蜀军北伐造成了巨大麻烦。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曹操终于安排好一切,回到了长安。此番撤军固然不能与昔年赤壁惨败相提并论,可对曹操内心的打击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就算雍州防御安排得天衣无缝,但彼此的地域界限也就此划定,北伐不易,南征更难;孙权坐断江东,刘备独霸蜀中,曹氏虽拥北方之众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消灭他们,三足鼎立的局面已形成!

    留守长安的主簿赵俨、黄门侍郎丁廙等皆在十里驿亭迎接,卞夫人也带着环氏、秦氏、宋氏等乘车前来——唯王氏、赵

    氏子嗣尚幼,留于邺都未曾随军。大家恭敬施礼绝口不提战事,都明白这次吃了亏,怎敢揭疮疤?连句恭维粉饰的话也不敢说,唯恐拍马屁拍在马蹄上。

    曹操坐在马车上环顾众人,同样无言可对,猛一眼瞅见于禁一身官衣立于人群中,强笑道:“文则,叫你白跑一趟,辛苦了。”

    于禁与张辽等留镇居巢,此番西征原本要调他同往的,哪知先是南阳出了乱子,后来曹操又因夏侯渊阵亡急速进军没等他;于禁协助曹仁戡乱后紧赶慢赶来到长安,刚与杜畿筹备好粮草准备驰援,曹操已下令撤军,他只得屯军待命。

    “奉命驱驰臣所应当,谈何辛苦?不过末将有一事奏明,还请大王……大王节哀……”

    “怎么了?”曹操见于禁素来矜持沉稳的脸上竟流出一丝不忍言表之态。

    “七天前居巢守军上报,乐文谦病故了。”

    曹操没有伤感,也没有叹息,只是眉宇间轻轻抽动了两下,默默低下了头——乐进是他兖州举兵后提拔的第一位将领,身先士卒忠勇果敢,征战三十年,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官至右将军,有假节之权。几年间李典、韩浩等相继离世,汉中折了夏侯渊,如今又少一乐进,当年随他起家打江山的人越来越少了。曹操未落一滴眼泪,但心中却甚是难受,除了伤感,更多的是无奈,统一天下不可能了,说不定哪天自己就会随这帮老将一起去,毕生抱负无法达成,真有些英雄末路之感。

    “大王保重福体。”于禁撩袍跪倒。

    曹操想下车搀扶,臂上连使三次力,竟没撑起身,重重倚在扶手上,叹道:“你才该多多保重。往者已矣,伤感亦徒然,如今你可算这营中资历最老、功劳最高的将领。寡人老了,无能为力……”说到此处曹操脸上绽出一丝苦涩,“今后国家有事还要依仗你,你保养好身体,寡人还指望你为我子孙后辈多效几年力呢。”

    “大王……”于禁闻听此言不禁哽咽,酸甜苦辣齐拥心头——他身入曹营半辈子,从来没听曹操说过这样的话,即便赤壁之败曹操也未尝言弃,如今却自认老迈无能,嘱托后世之事,怎不叫人辛酸?但酸楚之余又觉温暖,大王这么看重他实是无上荣耀。程昱卸任养老,乐进又已去世,曹营中再无哪人的地位可睥睨于禁了。张辽虽也战功赫赫,但论资历毕竟逊了一筹,论仕途心术更是不及;至于徐晃、张郃等辈崛起则更晚,抛开曹氏、夏侯氏宗族不算,于禁不啻为曹营众将之魁首。

    在场众人多加劝慰,于禁这才拭去眼泪,与群臣一起护卫车驾,同归长安。行了一阵子,刚望见长安城阙,又见远处尘土飞扬,继而有人来报,前方有一彪军马。众人面面相觑还在五里雾中,却见两骑奔驰而来,当先一人金盔金甲虎背熊腰,正在盛年,颔下黄须飘扬,正是鄢陵侯、骁骑将军曹彰。

    曹操见儿子跳下马给自己行礼,不禁诧异:“吾儿为何前来?”

    曹彰更不解,气喘吁吁道:“不是父王征调儿臣吗?”

    “哦。”曹操这才想起,前番在阳平关愤于刘封,因而急调曹彰前来助战,要跟刘备斗斗气。其实那是一时气愤所致,事过之后连他自己也忘了。但曹彰可苦了,从蜀中到河北万里之遥,接到召令立刻提兵动身,没日没夜往这边奔,哪知曹操已收兵,因而在长安相遇。曹彰身后那员小将也过来行礼,乃是骁骑司马夏侯儒——这夏侯儒乃夏侯尚之从弟,也是亲睦太子之人,召曹彰提兵助战曹丕不敢不放,但又怕这个弟弟再建奇勋,甚至拥兵在外趁势坐大,因而通过台阁临时任夏侯儒为军司马,名为辅佐,实是牵制曹彰。

    曹操看着满面风尘的儿子,也觉得有点儿过意不去:“你来了也好,为父身体不佳,要在长安休息几日,顺便观望西路诸郡形势。你既来了就与诸将一同处置营中之事吧。”

    “诺。”曹彰虽答应了,但没能再上战场还是有些失望,又去给母亲问安;夏侯儒回去喝止人马,就在长安城外扎营。

    长安城乃汉之西都,经王莽、赤眉之乱焚于大火,董卓迁刘协于西京之际虽稍加修复,毕竟不成体统。城西的建章宫几乎破败成瓦砾场,城内东侧长乐宫、明光宫还像个样子,不过已为官衙所据,至于东面的未央宫、桂宫已不复存在,昔日李傕、郭汜等逆臣的宅邸、产业也归于他人,多有西京老臣致休后在此闲居,加之钟繇、卫觊等人的经营,虽不比昔日的宏伟,倒也不至于市井萧条。

    曹操也不愿惊扰黎民,未下令警跸,干脆把王驾留于城外,上了卞氏夫人的马车,入城休息,营里的事就交给曹彰打理。卞氏见丈夫上下车步履愈加艰难,心情亦甚沉重,老夫妻并坐一处,劝道:“大王实在不宜再征战了,即便不为自己想,也恳请为我母子想想,一把年纪还在外面打打杀杀,叫我和孩子们如何放心得下?倘有一差二错,难道要让孩子们担不孝之名吗?”

    这次曹操再不抗辩,木然点头:“不打了……打不动了……”也不知他是说身体衰迈打不动了,还是刘备根基已稳打不动,或许两者兼有之吧。

    卞氏见他自暴自弃,也不免伤感,却道:“你们男人家毕竟不如我们想得开,成败不就那么回事吗?一辈子图个心安理得便罢,子孙祸福谁可测?”这种话即便只是私下说,恐怕也只卞氏有资格。

    “唉……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有些事还真说不清好坏。”曹操语重心长,“还记得昔年官渡之战吗?刘备汝南作乱,抄掠沛国,张飞掳去夏侯氏一女,没想到竟名正言顺娶其为妻。妙才死在汉中,多亏此女出面讲情,刘备才将他父子收敛安葬。你说这是善缘还是孽缘?”

    卞氏听他道“善缘孽缘”,猛然想起两件事,见丈夫满面苦笑这会儿似乎不便提起,却又忍不住想说,踌躇再三还是道:“前日丕儿来信,说均儿病死了。”她所言“均儿”乃周姬所生之子曹均,已经成年,两年前受封樊侯,出继曹操幼年夭折的兄弟曹彬,变成了侄子——其实曹彬死时曹操也才三四岁,根本没什么印象,此举不过是要为曹氏充实宗族。

    曹操又是一阵嗟叹:“妙才走了,文谦走了,连儿子也走了。”

    “还有,听说夫人也……”能被卞氏尊称为“夫人”的只一人,那便是曹操分居多年的正妻丁氏。

    曹操眼神一亮:“她怎么了?”比之那个不怎么疼爱的平庸儿子,他更关注曾经的妻子。

    卞氏轻轻摇头,叹了口气。

    曹操沉默了——走了,她也走了。到最后也没原谅我,不尴不尬病死在民间。是她活得太执拗,还是我太放不下面子?同患难而不能同富贵,或许这就是常说的“有缘无分”吧……不知不觉间,曹操的眼睛模糊了,隐约看见丁氏的身影浮现,那是一个背影,坐在织机前穿梭,无论如何呼唤都不肯回头。

    卞氏眼见丈夫垂泪,忙掏出锦帕为他拭去;哪知曹操却一把攥住她手,靠着她肩膀放出悲声:“我一生行事,于心未曾有所负。倘若死而有灵,有朝一日我魂归九泉与昂儿相见,他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