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也是寻常男人,并不能一夜御数女,况且一夜里连着或者同时召数位妃嫔前去伴驾是很荒唐的事,哪怕御史台不上谏,两宫皇太后也都并不是不管事的年纪,她们也要教训儿子的。相反,皇上有的时候连着几天忙于国事不进后宫才是常态,前朝大臣还会据此称赞皇帝近贤臣不近女色,有明君气象。因此,一直到七月里,这些新进的秀女才都挨个服侍了一回圣上,也都得到了自己应得的赏赐——除了施阿措又进作选侍之外,只有姜克柔自贵人进作婧娥了。
施阿措的失宠,实在是很自然的事情,纵然沈令嘉很喜欢她,也不能昧着良心说一句“阿措是有大家气度的”。民间志怪传奇里往往有些什么“普通民女救了落难王爷,两人不离不弃,最终少女嫁作王妃”一类的佳话,到了宫里才能发现,那些都是穷书生为了骗眼泪颇多的妇女们的钱编出来的狗屁。实际上,男人都是喜欢高贵美丽的富家女郎的,贫穷出身的少女,除非有什么奇遇,或者美貌惊天动地,否则根本不要想让那些臭男人多看她一眼。
从实际操作上来说,普通人家里出来的小娘子,行动气度也的确是不如高门大户里出来的小娘子。打个比方,皇后宫中那些好茶和精美的瓷器,沈令嘉自己就只能喝出来“不同”,与她同年进宫的知府之女向采冰就能说出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而侍郎之后姜克柔往往会与皇后和贵妃她们讨论点茶的技巧、不同瓷器的渊源、怎样搭配能使它们相得益彰等等,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隐晦地讨好她们。
沈令嘉曾经对着施阿措感叹:“我也很想学习这些高雅的技巧,只可惜没有途径。”
施阿措笑道:“那就安心服侍高位嫔妃吧,兴许耳濡目染久了,咱们也能多懂得一些了。”
沈令嘉无奈一点头。
而姜克柔虽然生得不那么美,可是说话十分有见地,端午宫宴上和乞巧宫宴上沈令嘉都曾经看见她与皇爷讨论天文地理、四书五经,可见姜克柔并不是寻常被囿于后宅的女子,而是真正能够在见识上与皇爷齐头并进的。她身份又高,有个做侍郎的祖父在前朝站着,使皇帝时时想起:“朕纳了他的女儿。”那么后宫里皇爷的宠爱就来得理所应当了。
除了施阿措、姜克柔以外,受宠的新人还有韦凝光和沈令嘉。韦凝光虽然是新人中年纪最大的,足有十八岁,却生得一张娇俏可人的脸,她又是自幼受父母宠爱长大的,脾气更加天真单纯,更难得的是两宫太后都喜欢她,常常赐给她别的妃嫔没有的衣料首饰,又明里暗里对着皇爷提起这个小表妹来,皇爷岂能不笑纳这份大礼?慢慢的知道了这个小表妹的好,很快就进她做了贵人。
至于沈令嘉,那完全是附带的,因为她生性好学,唯恐自己哪一点儿不如人,郗法说话的时候她总是东问西问,希望能让自己渊博些,郗法看她勤谨得可怜,一个月也来她这里一二回,又因为她位份低微,有一回闲话时就说:“朕教了你这些人情世故,也算得上你的老师了。”沈令嘉以为他要玩些不一样的把戏,当即跪下奉了拜师茶,谁知道第二天早上郗法起床时就口谕进她做了上家人子,把她惊了一跳。
这么贵重的拜师礼,沈令嘉还真没收过,她不禁心中暗喜,这是不是证明皇爷心中也是有她一席之地的呢?
她本以为日子就会这么无波无澜地过下去,直到她熬够了年资进位,或者运气好生个孩子来打破这寂静。谁知道乞巧宫宴上出了件大事:董德妃忤逆了。
那一天天气甚好,夜空晴朗,星月皎洁,众妃嫔在太液池处宴饮,宝光花树交相辉映,又有掺杂了花汁的烛火照明,点燃之后并无半点烟火气,又以无数鸡子大小的夜明珠点缀在灯托上作补,真个亮如白昼。
沈令嘉恐怕自己没有见识丢了丑,刻意严妆一番才与施阿措同至:外穿件水红遍地金褙子,里头系一条绣大朵红芍藤黄月华裙,上身衬着浅黄的素绸抹胸,额黄剪作莲花形,宝髻高堆,中间用一枚嵌石榴石金压发固定,周围错落有致插几枚赤金钗,大朵大朵的宫花盛开在发上,腕间扣着一对深红漆手钏,衬着她雪白的肌肤,甚为娇嫩妩媚。
施阿措亦精心装扮过,只是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